sp; 没想到苏录居然不喜欢其他四经,那显然就是相中了《礼记》了。
“阿成,你可别胡闹了。”众人却都不看好:“选《礼记》的人最少,肯定是有原因的。哥可别失了算计。”
“是啊,不说别的,《礼记》的字数比其他字数加起来都多,学那玩意儿不是自讨苦吃吗!”李奇宇道。
“还真是……”苏淡本来想杠他一下,但数算了一下,《礼记》九万九千字,其他四经加起来九万八千字,还真让李奇宇说对了。
“而且《礼记》内容极为庞大繁杂,一般人根本无从下手。”他也劝说道:“好比要梳理‘祭礼’的内容,就需在《祭法》、《祭义》、《祭统》等众多篇章中来回翻检,想要提纲挈领实在太难了。”
说完他又想到苏录的本事,不好意思笑道:“不过这对哥不是问题。”
“再者,本朝治《礼记》者,多循前代之说,鲜少独创之见。可资参考之新论、导引之善本寥寥无几,学子唯有拘于旧学樊篱,在陈腐框架中辗转,难窥新意之境,学起来没劲得很。”程万舟也劝道。
殊不知他说的每一个词,在苏录听来都如闻仙音。
‘鲜少独创’不就是‘内容固定,考点明确’吗?
‘参考太少’不就是‘标准统一,无歧义争议’吗?
‘旧学樊篱’不就是‘体系成熟,著疏详尽’吗?
‘陈腐框架’不就是‘结构规整,命题范围清晰’吗?
这简直是做题家的最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