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刁钻的考试(2 / 7)

状元郎 三戒大师 3190 字 5天前

  而且就算你能想起来,这一句出自《孟子告子上》,也大概率会因为记忆不牢固,漏写大量虚词中的一两个,甚至可能写出别字。

    这里考察背诵的标准,比别处高出了一大截。只有真正将四书烂熟于胸,回忆时如掌中观纹的学生,才能准确作答。

    不过这难不住苏录这种卷王,他扫一眼题目,便迅速在记忆宫殿中定义到了原文,提笔写道——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

    其余十九道帖经题也没一道好相与的,要么是这种信息极少,且没什么特点的句子。要么是些注疏少及、语境隐晦的生僻原文,要么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句子。

    等你好容易做完二十道帖经题,再往下一看,好家伙,墨义更难……

    比如第一题——‘有朋自远方来’之‘朋’,与‘燕朋逆其师’之‘朋’,是否均指‘友’?

    答案为否。因为‘朋’的象形是两鸟并列,本义为‘同类相聚’,而非‘友’。

    ‘有朋自远方来’的‘朋’是‘认同道义的善友’,‘燕朋’的‘朋’是‘聚在一起无意义游乐的人’。

    考生若不知‘朋’的象形渊源,容易误认两‘朋’均为‘友’。就算通过审题,能蒙个‘否’出来,给不出正确的理由,一样不得分。

    这还算好的呢,只要掌握一个较生僻的知识点,就能正确作答。后头还有更恐怖的,比如最后一道——

    《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问:朱注‘诚明一也’与程子‘诚明异’是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