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掌握暴力手段,要维护法律;母亲则要提供慈爱和关怀,维护情理。
母亲无能的孩子,才会受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坏人的迫害。
所以,这些事情,就该她来管的。
在她的介入下,这些事情当然都可以解决。
因此,她也通过“扮圣母”
,得到了不少人望。
而对外国,情况也差不多。
海伦娜太后特别喜欢对使节们装软,经常说,她只是个失去了丈夫、被迫战战兢兢地坐在这个危险的位置上的可怜妇人,每天都在尽自己所能约束狂暴的军团,同时向天父和圣母祈祷,不要让这个家因为穷兵黩武而四分五裂。
结果当时,很多欧洲贵族都真的相信,因为她是女性,所以更柔弱、更热爱和平,因此乐意和大家进行外交谈判,以和为贵。
但实际上,海伦娜太后执政时期,战争的频率比她丈夫当年还要高,甚至都不逊于她儿子巴西尔三世的时代。
在她治下,一直闷头进行字面意义的“种田”
的紫帐汗国,向北决定性地击败波兰,夺取波兰起家地之一的重镇利沃夫;向东,用计谋吞并了她自己的娘家特拉布宗,把势力延伸到格鲁吉亚;向西,两次派兵越过喀尔巴阡山,袭击匈牙利腹地;向南,完全控制了希腊地区,乃至抢占了克里特岛。
紫帐汗国的疆域扩大了几乎一倍,正式成为地中海世界的最主要强权,就是在这个时候。
郭康也解释不清楚,欧洲人为何就这么吃这一套。
但那会儿,太后确实成功说服了众多国家,让这些可能单纯只是听到“罗马军团”
这个名字,就会立刻应激的贵族们,认定她是想要限制战争、而且热衷于谈判的。
一直到现在,他翻阅乔安娜帮他搞来的意大利书籍,都经常看到有人议论,说紫帐汗国要是还有个海伦娜太后就好了,这样对大家的压力就没有这么大了——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
而一直到最后,太后的演技都没有破功。
郭帅的笔记里说,他们动兵变的时候,还有些外国人给太后鸣不平,觉得这些好战军阀又在欺负人。
但实际上,那反而是因为“军阀”
们不想再配合太后去动战争了。
紫帐汗国带来的新制度,改变了东罗马一直以来,以混乱而着称的继承法。
这样的规则,让国家更加稳定,但也杜绝了海伦娜太后这样的有野心的贵妇,通过继承法直接掌控最高权力的途径。
太后自己肯定知道,她反而要去维护这个制度,否则国家动荡不安,她自己的位置也肯定坐不稳。
但她野心又太强,始终不能仅仅满足于挂名一个共治皇帝。
和男性君主不同,太后的权力终归是“间接”
的。
所以,为了让权力更加稳固,她反而要更多地动战争。
一方面,战时状态下,她作为“临时大管家”
的独裁权力会提升;另一方面,国内最大的势力——军团,也对战争乐见其成。
所以,她对于战争,其实比男性君主还来劲。
到最后,反而是因为进一步扩张的收益越来越小了。
由于战争进度太快,紫帐汗国对于新领土的控制,远不如之前经营的本土那样严密。
而且,更多、更强大的敌人,也把视线集中了过来,给逐渐开始疲惫的军团,带来更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太后还在试图获取更大的话语权,干预军队的行动。
而那些表演,却逐渐荒废下来。
最终,因为继承问题,她和军队生了严重摩擦。
这个时候,她一直只是遥控、没有亲自参与军队之中的弱势,就彻底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