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给官职的话,他们根本就无法将这件事情正式的推展开。
毕竟,不给官职的话,他们从哪里找这么多讲师充入到县学,郡学,道学?
反观,正因为给了他们官职,就算九成九都是低品官职,可是,也足够轻易的吸引到足够的读书人参与到这一件事情之中了。
这些事情,如果有朝一日,教育真的下行到了普通的百姓的话,就算只是部分的普通百姓,光是那个人口基数,数量也是庞大的。
到了那个时候,有了大量的读书人之后,或许那个时候可以考虑取消掉一部分讲师的待遇,将一部分讲师从官员的行列之中的下沉到吏的行列之内。
但至少在现在,想要做成这件事情,官员的待遇是有其必要性的。
“陛下,以臣思之,官学体系,应当与科举相合,成为科举之坚实根基!县之‘小学’,授以识字、句读、粗通文理、明晓律法及农桑之要,此为根基。”
“郡之‘中学’,则深研经史,兼习策论、算学、地理,此乃锻造栋梁之材。”
“道之‘大学’,乃讲求经世致用之学,探究天人之际,朝廷可定期选派翰林讲官轮值授课,其优异者,可由州学直接荐举入国子监深造,或经道学考选,获得参加科举之资格!”
“如此层层递进,使官学所学,直指科举所需,亦为科举输送真正饱学之士,而非只会寻章摘句的腐儒。此二者,相辅相成!”
诸葛亮这是在这个时候提起了官学和科学的联系问题,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当官。
故而,大兴官员,绝对不可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