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郡学,道学,观陛下这《兴学疏》之制,臣以为县学院长、讲师可以从八品与从九品定制。”
“郡学,院长、讲师可以从七品与正九品定制。”
“至于道学,院长、讲师可以从六品与从八品定制。”
大汉地方上,县分大县、小县,作为一县的主官的县令,前者为正七品,后者为从七品。
而郡也同样如此,根据每个郡的繁华程度不同,作为一郡主官郡守之职,有正五品与从五品之分。
至于道刺史,除了帝都天京所在的河南令为正三品之外,剩下的道刺史都统一为从三品了。
故而,赵安陵给的这个待遇,其实已经不低了。
要知道,作为两大顶尖学府的国子监主官也才从四品,翰林院的主官更是只有正五品。
而赵安陵作为百官之首,他既然建议这么定品了,方方面面的问都已经考虑到了。故而,在场的很多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唯一的意见,那就是虽然基本都是一些低品官职,只有少部分是中品。
但是,他们简单的算了算,真的全部的讲师都授予官职,编入朝廷体制之闪的话,光是如今的十一道,那就几乎一下子相当于多了上万的官员。
每年光是俸禄的支出,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是,他们也同样很清楚,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目的不就是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吗?说白了,就是为了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