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
“不知道,我上哪知道去?反正……闭嘴!”
胆大包天的阿斯加德人很少有惧怕的东西,实际上当一个人连死亡都可以看轻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真正能令他感到恐惧的东西真不多。
连死都不怕的人,其可怕程度取决于动机的指向性。当这种无畏精神被扭曲为破坏性力量时,其破坏力足以颠覆社会秩序;而当它升华为守护性力量时,又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石。这种极端心态如同双刃剑,既可能催生殉道式恐怖主义,也可能孕育出舍生取义的英雄。在负面维度,当个体将死亡视为对抗世界的终极武器,就会突破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历史上多次出现的自杀式袭击事件证明,当求死欲望与极端意识形态结合,普通人的生命安全将遭受系统性威胁。这种“死亡崇拜“会解构社会规则,使暴力成为实现目的的合理手段。但转向正面视角,这种心态恰恰构成了人类精神的高地。消防员逆行火场、医生直面瘟疫、战士坚守阵地,正是对死亡恐惧的超越成就了文明守护者。敦煌莫高窟的画工在幽暗洞窟中耗尽一生,南极探险家在冰原上刻写人类极限,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对死亡的蔑视与重构。
本质上阿斯加德的文化是对死亡崇拜的异化。
死亡崇拜是一种原始崇拜,是一种对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崇拜现象,类似的有生育崇拜、自然崇拜。这些源自于人类对于自然界规律的敬畏,随着群体的产生,人的崇拜对象渐渐地从这些自然界物象上转移到了某个人、某个具体物上面,固然感觉上更贴近生活,但是也很容易夸大,使群体行为变得盲目、狂妄。
死亡是地球上生物都要面对的问题,大概第一个意识到这个现象的人,也曾像《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看着花果山很多老猴死亡时那样不甘,也试图做些什么去延长或者阻止这种现象产生,但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对于未知且呈现巨大威力的事物,人很容易产生恐惧,敬畏之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