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他共走这条未知的路。
他转回头,面对武阳,语声缓缓:“我可以率众归降,但你需答应我两个条件。”
武阳一身银甲,立于火光之中,宛如战神。他闻言毫不迟疑地说道:“请诸葛先生直言,只要不是违逆王诏、逆乱军纲之事,我武阳皆可应下。”
诸葛长明看着他,嘴角微微一扬,似是赞赏,又似是感慨。片刻后,他终于缓缓开口:“第一,我诸葛长明麾下将士皆是忠勇之士,此番归降之后,武帅不可对他们进行盘查、清洗、拆分调派。军心不可散,我与三位牙门将仍将继续统率旧部。”
武阳闻言,毫不犹豫地点头:“好,我答应你。我既求天下安宁,岂会疑人用人?你率众归我,我便信你用你,既然归降,便是我之人,断无再拆兵解将之理。”
诸葛长明眼神略显柔和,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第二,我所率之军,在编之中,归附于你,但日后作战调遣,并不接受你直接号令。我可以向你保证,我麾下之人,绝不会背叛你武阳之军,必要之时,亦可为你而战。但指令、调遣,仍由我自决。”
这一次,武阳微微沉吟,眉头略皱。一名天武骑将士在他身侧低声道:“主公,此举恐留后患。”
武阳却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言。
他望着诸葛长明的目光,变得格外深邃:“你的意思,是你归我旗号,但保有军队独立?”
“不错。”诸葛长明神情坦然,“你可以视我为盟友,而非部下。我不图权,不求位,只求保住这群随我出生入死的兄弟性命与尊严。”
武阳沉默了许久。火光在他眼中跳跃,他仿佛在衡量、在考量,也在揣摩这个老谋深算之人的深意。他不是不知道诸葛长明心机过人,若留此人一支军队于侧,确有隐患。但眼下局势之危,何尝不需一员能谋能断的大将助力?
再者,他既已三千骑围山,却仍选择“围而不攻”,心中自有算盘——这支残军虽然疲敝,但若能归顺自己,既能削弱谢必安势力,又能壮大自身军力,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他抬头,看向诸葛长明,认真地说道:“我答应你。”
话音一落,营地中先是一片寂静,继而爆发出一阵惊呼。
“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