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诸葛长明的归宿(九)(3 / 7)

也一时语塞。连日来逃亡与奔命的疲惫,加上亲眼所见同袍投诚的现实,使他们内心再难坚定如初。

诸葛长明神情微微动容,他看得出,军心已乱。

他猛然回头,看向那些仍在等待他命令的将士,看见他们眼中不仅有疑惑,还有期盼。

他们……真的已经撑不住了。

诸葛长明嘴唇动了动,终究什么也没说。

火光照亮他额角的汗珠,也照亮他眼中那一点迟疑。

而武阳,依旧静静站在原地,等着他的答复。

营地的火光仍在跳跃,夜风徐来,旌旗猎猎作响,山林中传来战马低嘶的声音。三千余名银甲骑兵稳稳环绕在营地四周,枪刃出鞘,杀气逼人,仿佛随时可以淹没这支已然风雨飘摇的队伍。诸葛长明立于火光之下,眼神复杂,面上虽仍保持镇定,但内心却早已翻涌不休。

诸葛长明看着站在前方的武阳,那个名不见经传却屡创奇功的少年,如今已是义军主帅,兵强马壮,锐气逼人。诸葛长明缓缓吐出一口气,目光越过武阳,看向身后列阵的三千骑——这些人个个盔明甲亮,纪律严整,其中不少面孔他甚至还曾在谢家军麾下见过。

再回头看自己身后的残兵败将,那些昔日浴血奋战的袍泽,如今脸上早已看不见斗志,只剩疲惫、彷徨与疑虑。赵玄清、孙景曜、李仲庸三人沉默无言,站得笔直,但眼神中也有挣扎与忧虑。

诸葛长明沉默良久,心思百转千回。终于,他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要我诸葛长明率领众位弟兄归降可以……”

话未说完,身侧的李仲庸猛然前冲一步,失声道:“诸葛先生——!”

他的声音带着急切与不甘,仿佛一瞬间点燃了心底最后的执念。诸葛长明却只是轻轻抬手,眉目中满是沉静。赵玄清则更快一步,上前一步按住李仲庸的肩膀,摇了摇头,示意他冷静,不可妄动。

“李将军。”赵玄清低声道,眼神沉重,“我们……已别无他路。”

李仲庸望向赵玄清,再望向四周火光下面色凝重的将士,终于缓缓垂下头去,拳头攥紧,但不再言语。

诸葛长明眼神掠过他们三人,面上浮现一丝淡淡的悲凉。他曾一手调教的三位牙门将,此刻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