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诸葛长明的归宿(一)(3 / 4)

刻之后,一名传令兵浑身尘土、汗水交织着闯入帅帐之前,大声通报:“禀大帅,前线诸葛长明密信急报!”

谢必安略一抬眼,手指轻敲桌案,道:“进来。”

那传令兵快步跨入大帐,双膝一屈,拱手高呼:“属下拜见大帅!”

“说。”

传令兵上前一步,将一封包裹严密的密信双手奉上,然后挺直身躯,语气中带着些许惶急:“回禀大帅,属下将军令亲手交于诸葛先生,诸葛先生读令之后,沉思良久,最终并未下令撤军,反而……反而让末将带回这封密信回复于大帅。”

谢必安未语,只是接过密信,眉头微蹙。

“除此之外,”传令兵继续道,“诸葛先生言道,巴镇攻势已成,武阳与卫钟势穷力竭,不出十日必破其城。他又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不擒此獠,来日后患无穷。牙门三将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亦当场表态,追随诸葛长明,将听从其一切调遣。”

“哦?”谢必安面无表情,低低应了一声。随即打开那密信,目光迅速在纸上游走。

密信言语犀利却不失敬意,通篇陈述战局有利,武阳兵疲将惧,西州新破,卫钟退守孤城,正是斩将夺帅之机。诸葛长明在信末亲书“若不能斩武阳以谢大帅之信任,老夫愿伏剑军前,以赎罪责。”

谢必安的脸色忽地一沉,啪的一声将信纸重重拍在帅案之上,震得案上一盏茶水猛地跳起,杯口裂出一道细缝。

“好一个诸葛长明!”他冷声怒道,声音如雷,震得帐内众人心惊胆颤,“好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谢家军,还是诸葛家军?连本帅的军令都敢违抗了?”

他话音刚落,又拍了案几一下,声音更重,“还有那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倒是眼里还有我这个大帅吗?!”

帐外守将闻声而动,王瑾也立刻从旁上前,躬身劝谏:“大帅息怒,诸葛先生历来稳重老成,此举想必也是深思熟虑之策。巴镇地势险要,若一鼓作气将其攻破,确实可重创敌军气焰。兴许,诸葛先生只是忧心战机稍纵即逝,才不得已拒令行事。”

谢必安冷哼一声,脸色虽略缓,却依旧怒火未消。他心中早已对诸葛长明隐隐生疑,此人号称老谋深算,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