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月光如水,洒在纸面上。
他磨墨的动作依然如二十年前一样沉稳,只是背影已不再年轻。
笔落纸上,如蛟龙出海。
张大人屏息观看,只见那字迹初看是王羲之,细看却别有风骨——那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是沉默中积蓄的力量,是孤独中磨砺出的坚韧。
写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时,明月眼中泛起泪光。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恩师,想起了这半生的孤寂与坚守。
最后一笔落下,明月在末尾小心地题上“弟子明月沐手敬摹”
八字。
张大人震撼不已:“你你就是那个笔奴明月?王右军最后的弟子!”
明月微微一笑,向王羲之墓碑深深一揖,转身离去,消失在月光中。
第二天,张大人派人去竹屋酬谢,却现已是人去屋空。
案上留着一幅字,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却在原帖旁多了一行小字:“师形易,师心难。
师心易,师魂难。
吾师之魂,在山水之间,在生死之外。”
从此,再无人见过明月。
只有他的字偶尔在民间出现,每一幅都让人想起那位书圣,却又分明是另一个灵魂的倾诉。
多年后,有采药人在深山中见过一个白老者在瀑布下以水为墨,以石为纸,写的字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他姓名,他只是笑笑,指指心,指指天,不再言语。
而那方古砚,后来出现在王羲之纪念馆中,据说每逢月圆之夜,砚中会凝结出淡淡的墨香,仿佛还在等待着那只懂得它的手,再次磨墨挥毫,续写那未尽的书法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