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商人,正是会馆中一位老理事。
知府汗如雨下,匆匆离去。
第二天,加税的通知就撤了回去。
明远惊讶地问秦先生:“舅舅早就知道知府的身份?”
秦先生微微一笑:“人情往来,山不转水转。
今日的小伙计,可能是明日的大掌柜;今日的穷书生,可能是明日的官老爷。
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做人根本不能变。”
多年后,秦先生年老归乡,明远接任账房。
临行前,秦先生将一本崭新的人情账交给明远:“聊城的道德秩序,就交给你了。”
明远郑重接过:“舅舅放心,我必不负所托。”
从此,聊城山陕会馆的账房里,依然有位记“人情账”
的先生。
运河的水日夜流淌,商船来来往往,人情世故不断上演,而那本蓝布封面的册子,也越来越厚。
它记录的不是恩怨,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每逢年关,当明远念起人情账,满堂肃静中,总有人低声说:“瞧,这就是咱聊城的‘道德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