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o章 无字天书(1 / 2)

话说徽州府休宁县有个小镇,唤作清溪渡。

镇东头住着个木匠,单名一个"

六"

字,生得浓眉大眼,手上老茧比那青石板还厚。

杜老六今年三十有二,打小没了爹娘,跟着老木匠学手艺,倒也攒下间矮瓦屋,养着个十五岁的妹妹阿秀。

这日入秋,杜老六去后山砍杉木,路过山神庙时忽觉脚底一绊——原是块半埋土里的青石板,掀开一看,底下竟压着个绢帛包。

打开来,里头是本薄册子,封皮褪得白,上头用朱砂写着"

无字天书"

四个篆字。

杜老六翻开,里头竟是白生生的纸,一个字也没有,只当是谁家娃子的涂鸦纸,正待丢下,忽听庙外山风呼啸,吹得烛火摇晃,他手一抖,那绢帛包"

啪"

地掉在地上,再捡起来时,册子第一页竟浮出几个墨字来!

杜老六吓了一跳,揉了揉眼,字又没了。

他蹲在庙门槛上抽旱烟,想起今早阿秀咳得厉害,药铺的老周头说怕是染了肺痨,得抓五钱川贝,可他连半文钱都凑不出。

想着想着,鼻尖酸,眼泪吧嗒吧嗒掉在青布衫上。

忽然间,那册子又泛出字来,墨迹清浅,像是用雾气写的:"

泪落处,见生死。

"

杜老六凑近看,只见第一页密密麻麻爬满小字:"

吾儿阿秀,父去矣。

莫哭,此身如叶,春生秋落,本是常理。

然母临终执汝手,言阿秀要活成自己的光,此嘱重于泰山。

"

杜老六手直抖——这分明是他娘临终前说的话!

那年他才七岁,娘咽气前攥着他和襁褓里的阿秀,指甲都掐进他手背,可他早忘了具体言语,只记得娘眼睛亮得像星子。

第二页又显字:"

今岁秋,妹病,药石罔效。

然天不绝人,十月初八,山下来了个戴玉扳指的白胡子先生,他会说令妹脉象虽弱,却有股子韧劲儿,像山涧的野菊。

"

杜老六猛拍大腿:"

十月初八?可不就是下月初八!

"

他连夜跑回镇里,把剩下的杉木贱卖了,凑了二钱银子揣在怀里,蹲在路口等那白胡子先生。

果不其然,初八清晨,山路上来了个穿青布衫的老头,腰间挂着块羊脂玉扳指。

杜老六扑过去拽住裤脚:"

先生!

我家阿秀病了,求您救救她!

"

老头摸了摸阿秀的脉,又看了看舌苔,笑道:"

小丫头命硬着呢,回去用枇杷叶熬水,加三颗野山枣,连喝七日。

"

杜老六千恩万谢,那老头却摇摇头:"

不必谢我,是这丫头自己争气。

"

后来阿秀果然好了,第二年春上,镇东头的豆腐西施王婶来说亲,要把儿子铁柱许给阿秀。

杜老六欢喜得合不拢嘴,杀鸡宰羊请了半条街的人。

酒过三巡,他摸出怀里的"

无字天书"

,想着今日这般欢喜,说不定又能显字。

谁料刚翻开,墨迹就涌出来:"

双喜临门日,莫忘来时路。

"

杜老六一怔——来时路?他想起小时候跟着爹去山上砍柴,爹总说"

木要挑直的,人要走正的路"

;想起娘临终前攥着他的手,指甲掐进肉里也不松开;想起阿秀小时候高热,他背着她跑了二十里山路去药铺,后背的汗把粗布衫都浸透了。

第三日,杜老六带着阿秀去拜堂。

路过山神庙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