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竹之心(1 / 3)

江南有个叫青竹村的地方,四周环绕着连绵的竹林。村子最高处有座竹王庙,里头供着一尊竹王神像,神像手中握着一支玉笛。这玉笛通体翠绿,据说能吹出天籁之音,保一方风调雨顺。

这年入夏以来,青竹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田土龟裂,竹叶枯黄,连村口的溪流都见了底。村民们日日到竹王庙祈雨,香火烧了一茬又一茬,可天上连一丝云彩都不见。

七月初七这日,老祭司林公照常带领村民上香。刚点上香,忽然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众人抬头一看,竹王手中的玉笛竟凭空断成两截!

庙里顿时乱作一团。林公颤巍巍上前捧起断笛,老泪纵横:“玉笛断,乐音绝,这是大凶之兆啊!”

当夜,林公跪在神像前祈祷至深夜,朦胧中得了一梦。第二日一早,他召集村民,面色凝重地说:“昨夜竹王托梦,欲修复玉笛,需寻得‘竹之心’。”

村民们面面相觑:“什么是竹之心?上哪儿去找?”

林公摇头:“神谕仅此一句,其余要靠我们自己领悟了。”

人群中有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名叫阿竹。她父母早亡,跟着爷爷长大,去年爷爷病逝后,就独自住在村东头的小竹屋里。阿竹自幼听得竹王传说最多,爷爷生前常说:“竹王慈悲,玉笛音清,保我青竹村百年安宁。”

见乡亲们愁容满面,阿竹暗下决心要找回竹之心。

她先去找村里最老的篾匠张爷。张爷做竹器七十余年,听过无数竹子的故事,却摇头道:“我只知竹有节、有竿、有叶,从未听说有什么竹之心。”

阿竹又去请教读书人陈先生。陈先生翻遍古籍,最后捋须道:“古书云‘竹有虚心’,或许这竹之心指的是竹子的空腔?”

阿竹试着取来最新鲜的竹节,小心地截出最完整的一段空腔,恭敬地送到庙里。可断笛毫无反应。

日子一天天过去,旱情越发严重。村里开始有人收拾家当准备逃荒。

阿竹心急如焚,这夜独自一人来到竹林深处。月下的竹林本该青翠欲滴,如今却一片枯黄。阿竹走到一棵特别粗壮的老竹前——这是爷爷生前最珍爱的竹子,据说已有千年之龄。爷爷曾说这竹有灵性,叫它“竹翁”。

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