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万物相连,彼此制衡,更有这人心互助,共度时艰。
雨停后,云澜悄悄修了东西村之间的河道,又助农民重整田地。待得一切妥当,他重返天界。
老土地公笑问:“人间游历一遭,可有所得?”
云澜恭声道:“晚辈明白了。雨师之职不在机械行雨,而在体察万物需求,把握时机分寸。天地平衡,非精准计算可得,需存敬畏之心,观大局之势。”
自此,云雨册上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云澜行雨时,会看山川地势,察民生需求,时而细雨润物,时而大雨涤尘,总是恰到好处。东西村的百姓也逐渐摸索出共存之道:农忙时西村多蓄水,盐忙时东村多供水,彼此体谅,互相扶持。
至于那把油纸伞,被云澜悬于云府堂前,时刻提醒自己: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民心,而秤杆,则是万物相连的道理。执掌权柄者,当知微知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方不愧对天地生民。
而人间,也不知从何时起,流传起“雨师爷赐伞”的故事:说有心人若在干旱时诚心祈雨,或会在田间地头拾得一把油纸伞,撑开即得甘霖,解燃眉之急。用罢须将伞留在原处,以待下一个需要的人。
这或许就是天道平衡最朴素的真谛——得失之间,自有分寸;取舍之际,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