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勋贵们的机会(1 / 2)

第377章勋贵们的机会(第12页)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熊廷弼,这位因辽战之功封侯的兵部尚书,是朝中少数真正懂兵事的大臣,此时俨然成了众人的主心骨。

熊廷弼沉吟良久,缓缓道:“水战与陆战截然不同,非比拼士卒勇猛便可取胜,战舰大小、火炮威力,才是决胜关键。”

“我虽未曾指挥过海战,但听闻西夷战船虽数量不多,火炮却颇为犀利,射程远在我军旧式火炮之上。

再加上海路遥远,我军劳师远征,士兵水土不服、补给线绵长,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之险!”

这时,一直沉默的徐光启也开口,语气也是颇为凝重,

“我曾与西洋传教士多有往来,得知西夷极擅远洋航行,其战船可跨万里重洋;现今我军所用的红夷大炮,便是仿制其火炮改进而成,虽不及陛下军器局新造之火炮犀利,但其火炮之精良,仍不可小觑。”

“更要紧的是,西夷盘踞南洋多年,熟悉海域潮汐与港口地形,我军水师初涉南洋,怕是要吃地形不熟的亏。”

众人闻言,心中更是沉了半截。

连熊廷弼和徐光启都如此不看好,此战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二位大人所言极是。”

毕自严接着说道,“如今国库虽略有盈余,却经不起长期战事消耗。

一旦战事开启,户部怕是独木难支。”

“陛下少年天子,血气方刚,此次决策,想必是对万历三十一年吕宋惨案耿耿于怀,欲为万民报仇。”

“然则国事重大,不可单凭一时意气行事。

此时大举兴兵,恐动摇国本。

不如我等一同面圣,劝谏陛下暂缓用兵,待新政见效、国力充盈之后,再图南洋不迟。”

“好!

事不宜迟,我等这就入宫面圣!”

熊廷弼性子急躁,当即起身就要往外走。

“熊尚书稍安勿躁。”

一旁沉默许久的内阁辅方从哲抬手阻拦,语气沉稳,

“司礼府刘公公那边刚刚派人过来,说陛下三日后要在乾清宫召开小朝会,届时不仅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也要参加。”

“陛下既已定下朝会,我等此时贸然求见,恐难入圣听。

不如等到朝会之时,再一同陈述利害,或能使陛下回心转意。”

“五军都督府的勋贵?”

众人面面相觑,“陛下召见那些勋贵做什么?”

“自陛下当众诛杀成国公,收回京营兵权后,这帮人可以说是老实的像鹌鹑一样,为了保住自家的爵位,将各自有些的子辈送进武略院进修?”

方从哲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陛下此举,怕是另有深意。

或许是想借勋贵之势,为远征之事立威,或是要进一步整饬军务。

无论如何,三日后的朝会,恐怕都不会太平。”

文渊阁内再次陷入寂静,大臣们脸上皆布满忧色。

他们可不知道朱由校手中有系统助力,更不知道福建水师的真实战力,但仅凭过往经验判断,这场席卷东南与南洋的战事,无异于一场豪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7章勋贵们的机会(第22页)

正如方从哲所说,勋贵们接到旨意后,各府邸内也是一顿鸡飞狗跳。

英国公府后花园,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光影。

张维贤斜倚在铺着软垫的躺椅上,目光落在面前两个身姿挺拔的少年身上——长子张之极、次子张之振。

看着他们日渐魁梧的身形和眉宇间多出的几分刚毅与沉稳,身上的那身武略院制式武袍衬得他们愈英气勃,他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

自从去年响应陛下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