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
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
他爽快地点点头:“行啊!
过了年,厂里正好要招人。
你们要是愿意去,包在我身上,肯定比你们在外面漂着强。”
"初八那天跟着我和黄建国一起过去就行了。
"
袁兰芳和袁梅英一听,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连声道谢,屋里的气氛也更热络了。
这波人还没聊完,门外又传来了沉稳的脚步声。
村长袁德阳和村支书袁德民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这两位村里的“父母官”
一到,场面顿时更正式了些。
“德阳舅,德民舅,过年好!
正想着去给您二位拜年呢!”
徐大志赶紧起身让座。
袁德民摆摆手,笑着掏出烟递给徐大志:“大志啊,就别客套了。
我们过来,一是给你妈和你们拜年,二来嘛,也是有事跟你商量。”
他吸了口烟,继续说,“你上次提的带领乡亲们出去干活、在县里办包装厂的事,村里人都传开了。
这几天,找我们报名登记的人家可不少,名单我都大致记下来了。”
说着,他从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你看,是不是趁这会儿有空,咱们先研究研究?”
徐大志接过那写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心里沉甸甸的。
他知道,这薄薄的几页纸,承载着好多户人家的希望。
但他没急着翻开,而是给两位长辈续上茶,笑着说:“德民舅,德阳舅,您二位的心情我理解。
不过今天可是大年初一啊,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天就得歇着,寓意一年开头清闲,往后才顺当。
咱们要是今天就开始研究名单干活,那不成了年三十盼月亮——指望不上好事儿,还显得咱不懂礼数了。
我看这事儿不急,名单先放我这儿,等过了初五破五,咱们再坐下来细细商量,怎么样?”
书记和村长对视一眼,都笑了。
袁德民点头:“还是大志考虑得周到,是这么个理儿!
那就听你的。”
徐大志顺势把自己的初步想法说了出来:“明军对县里情况熟,到时候办包装厂,先期需要哪些人手,我得跟他先碰碰。
原则是,年纪大点、不想出远门的乡亲,优先安排在县里的厂子。
咱们之前说好尽量每户解决一个就业,但对那些家里确实困难的,可以酌情多安排一两个。”
他顿了顿,语气更认真了些:“还有,我琢磨着,村里肯定有孩子上学特别困难的人家。
直接给钱,怕伤了人家的自尊心。
我的想法是,可以由村里安排这类家庭负责打扫村道或者维护公共设施,他们付出劳动,我从厂子里拨一笔钱作为补助给他们。
这样既解决了实际困难,也维护了乡亲们的脸面。
咱们帮人,也得讲究个方法,不能让人心里不自在。”
“好!
这个法子好!”
村长袁德阳一拍大腿,由衷赞道,“大志,你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大学生,想得就是周全!
既办了实事,又顾全了情面。
我们这帮老家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书记袁德民也连连称是,看着徐大志的目光里满是欣赏。
又聊了一阵村里的展规划,眼看日头快到头顶了,袁德民和袁德阳才起身告辞,说还要去别家转转。
“娘,中午多做几个菜,明军、国军他们都在这吃!”
徐大志朝厨房喊了一嗓子。
袁翠英在厨房里响亮地应了一声。
中午,堂屋里摆开大圆桌,徐大志和一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