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几个全新的角度。
钱老反手拍了拍翟达的手背,语重心长的说道:
“小翟,凡是要处理复杂的事情,都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有些东西看似有害无益,但将其放在整体中思考,关注其相互作用,就能有不同的发现。”
“这种思考不会突破科学的硬性框架,但对于人类改变自然的过程,却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帮助一个人,跨学科、跨领域、甚至跨时代的获得支持。”
“在我看来.现在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但人类运用已知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发达,也就是已有体系内的利用率太低,就像眼前这个,不要去等待有人能堪破湍流的谜题,而是将其当做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也许你会发现,限制你的不是某个自然科学的原理,而是没有科学的思维,这就是系统工程”
老师的声音并不激昂,但却如黄吕大钟般,引起了翟达的共鸣。
只能说.老师不愧是老师,哪怕已经脱离一线数十年,他的智慧不单单在于某个尖端领域的突破,而更接近于一种.更本质的思考。
也许在老师眼中,这世间所有科学,也都是其眼中的一个“系统工程”。
钱老笑道:“有启发么?”
翟达点点头:“很大.如果按照您的思路探索,也许能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路线。”
如果双衬底反应腔能解决.那“三衬底”又离得远么?
甚至,当反应腔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湍流等影响已经出现边际效用,继续增加又怎样?
反应腔越大,可以着手的“空间”就越多,直至再达到另一种限制的边界
直接从单片沉积,变成批量沉积也不无可能。
不过翟达受益最多的,就是老师的那种“系统思维方式”。
“说来惭愧,我之前看过您的《论系统工程》,但可能没融会贯通吧居然不知不觉忘记了运用。”
“这很正常,‘系统工程论’是我最喜欢的成果之一,但现实生活传递来的信息总是具体而单一的,拉扯着人忘记去更全面的思考,它比我早年的《工程控制论》更抽象所以要包括我也是,要时时提醒自己。”
翟达认真道:“我回头找出来,再读一次。”
钱老却笑了:“不用找了,我给你带了一本.作为老师,我也整了个见面礼,想到你正在带领整个研究院,做许多复杂的事情,就猜到了你会遇到这方面的迷思。”
翟达愣了愣:“您带来了?”
“恭喜宿主,发现蓝色特殊物品【论系统工程(手写原稿)(本人修订批注)】:这是他晚年用力最勤、牵念最深、成就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