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调试阶段。
以高精度仪器来说,调试占据的技术水平,并不比凑够一整套硬件来的容易,而且还要配合软件部分。
翟达为老师介绍了这台设备状况,尤其逆向的思路与国内外技术区别。
“CVD是碳化硅半导体重要的一环,在诸多工序中,这部分的自主化可以节省20%以上的成本,不过排第一的成本项还是‘衬底’,占据成本的40%,我的最终希望是将碳化硅半导体的成本压缩到现在的10-15%。”
这也意味着海外的相关产业会被毁灭性打击。
有时候工业上所谓的“卷”,媒体是真用错词了,还真不是普通人理解的“压榨员工”能做到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技术革新和自主化才是重点。
“大概是尚未有足够的市场动力,全球这条路上跑着的企业,都有点得过且过的意思,毕竟比起技术进步,技术封锁更容易,还一样能挣钱,就比如TEL的原型机感觉学校被坑惨了。”
实际上若时间线往后拉十几年,回到翟达熟悉的那个碳化硅广泛应用时代,日本在碳化硅领域,已经丢掉了目前领先的位置。
就和他们许多其他产业一样。
地方小只能依赖外国市场和外国资源,奈何两大市场都不好混。
阿中是有世仇,日本自己也拧巴的很。
阿美更暴力,纯纯当血包吸了。
钱老对于这些倒是没什么评价,反而沉吟片刻后道:“如果按照‘单片反应腔’的规格,是否效率有些太低了?”
翟达一愣:“呃如果扩大腔体,比如双托盘同时沉积,那么腔体体积更大,气体系统的湍流问题会更复杂,影响均匀性。”
虽然零帧起手就是技术问题,他回答的很快。
老师却摇摇头道:“湍流虽然难以预测,但可以干预,单纯因为湍流问题放弃效率提升,不如想想如何解决最终目标。”
“比如在扩大腔体的同步,降低长径比,可以有效减少涡流区域,同时在气体入口安装蜂窝结构导流板,即可进一步破碎大涡流。”
翟达眼睛一亮。
“另外透过现象看本质,湍流对你来说的影响在于均匀性,那如果有其他措施补偿,也未尝不能忍受,我想到两个,一个是用红外列阵的方式加热,可以提升温度均匀性,继而补偿沉积均匀性,另一个是气阀高频开关,亦可避免连续气流造成的涡旋,碳化硅功率器件应该很容易做到。”
老师可是力学大师,尤其对气体力学和热力学,都是开山鼻祖的级别。
老人家没有顺着翟达的思路思考,而是直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