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强的,工业场景的需求、工艺环节的衔接、生產过程的预判,都有著统合性理解。
甚至包括对“人”这一生產关键要素。
而他的每一个安排,最终也会填充进汽车事业部的標准化手册中。
以往需要逐渐验证,甚至多次试错才能得到的东西,翟达只需要看一眼就能总结出大概。
翟达亲自带队,也將行业里一半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筹备工作,有机会缩减到两三个月。
这种“全局思维”,在和平社会,基本只能用於组织生產或经营公司,但放在古代,说不得也是个统帅99,领兵打仗多多益善的超稀有角色。
汽车基地的安装调试工作,充实而高效。
之前长期办公室里批文件,小手一抖,都是几亿几十亿的生意,“事业”两个字渐渐被异化成了数额的变动。
不过一线工作中每一条管道,每一根线缆,又重新让翟达找到了实感。
確认了自己是在干什么。
一晃眼就到了中午,汽车基地食堂还未弄好,大量盒饭从隔壁电机工厂拉来,採购的桌椅倒是到了,拉了几十张出来摊开在厂房脚下外阴凉处。
翟达也不例外,盒饭称不上美味,但分量很足,吃不饱可以多拿。
桌子数量稍有不足,许多人领了盒饭四处找位置,当然也有直接靠墙根儿蹲著吃的。
没人强调,不过翟达坐的桌子只有几个总部的工程师敢坐,那些人吃完后,座位就空了下来。
翟达看到有几个年轻人一直在打转,似乎已经端著盒饭许久了。
翟达招招手,对那几人道:“来,坐这里。”
几人犹犹豫豫,翟达只能加了一句:“我又不是什么魔鬼。”
“谢谢翟总。”
翟达招呼他们赶紧吃饭,下午还要忙,不过总感觉三人在偷偷打量他。
似乎在说:大佬,你也吃盒饭
大概在他们眼里,翟达这样的人,至少得...至少得...多加个鸡腿吧
或者....抱著秘书吃
小眼神搞得翟达挺不自在的,乾脆擦了擦嘴道:“你们三个一起的老家是哪里的”
口音很明显不是本地人。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相对外向些,壮著胆子道:“我们都是川省的,一个村的,刚来东阳...”
“什么学歷”
三人都有些汗顏,小心翼翼道:“高.高中..:”
他们初来乍到,在三人眼中,研究院是那种高科技无敌,全球著名的先进企业,高中学歷放这里怕是和文盲差不多,所以回答的很志芯。
生怕翟达下一句就是:起来,你们不配和我坐一桌。
其实作为產业工人来说,高中並不算太低的起点,只是就业压力倒逼之下,学歷在不断贬值罢了,以前高中生那也是知识分子了。
同样,因为高中毕业不再代表著可以取得优秀工作,教育环节乾脆將关注点完全放在高考上,进一步和社会脱节,在就业市场上贬值。
不过这种变化,也和人类“技术大厦”越盖越高有关...所以很多社会状况,专家分析来分析去。
都是t的屁话。
不如直接解决问题。
如果全国1000万高中毕业生里,能有500万个优秀岗位做选择,让另外一半去高考,不就皆大欢喜了么,连带大学生薪资都能提高,因为竞爭压力小了,能解决数不胜数的社会问题。
巧了!
日本就有500万个汽车製造和配套產业岗位,抢了这票,再去抢点別的!
“高中...那你们应该工作了好几年了,之前干过汽车厂么”
眼镜男生摇摇头:“没有..就是电子厂打螺丝的,因为挣不到什么钱,听说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