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隔代失怙,皆无承爵之资,致使荣国爵位难续。
却不知贵勋之位兄终弟及,需长兄一脉血脉断绝,方可行之。
荣国长房贾琏获罪,再无承爵之资,但长房还有庶次子贾琮,因此长房血脉未绝,何言兄终弟及之说?」
嘉昭帝听了郭佑昌之言,眼中有思索之色。
下首的忠顺亲王说道:「郭大人此言差矣,贾琮虽是荣国长房血脉,但贾琮因功已圣上册封威远伯爵,如何还能承袭荣国世传爵位?」
郭佑昌说道:「敢问大宗正,大周宗人礼法,可有法矩明文约束,自取爵位之人,不得再承世传爵位?」
忠顺亲王听了郭佑昌的质问,一时不禁语塞,因大周礼法的确没有这样的规定。
……
忠顺亲王乃武将出身,嘉昭帝登基后数年,他才被皇帝任宗人府大宗正,虽然多年履行皇室宗务,得以熟悉各项宗人礼法。
但郭佑昌在礼部为官数十年,一路晋升为礼部大宗伯,对大周律规礼法的稔熟,是忠顺亲王中途出家的人物无法比拟的。
忠顺亲王不知道的边角之处,郭佑昌却必定能想到,他既然如此发问,必定是胸有成竹。
忠顺亲王如想在礼法明文上和郭佑昌耍鬼,不过是班门弄斧,自取其辱。
因此,他听了郭佑昌的话,立刻便陷入被动,一时不知如何掰回话风。
郭佑昌说道:「方才大宗正言之凿凿,力证荣国二房子弟皆无承爵之资,理据充分,本官也是无从辩驳。
如果不是如此,本官也不会想到荣国长房血脉未绝之事。」
忠顺王爷心中有些懊悔,他因贾琮已封爵位,便自然而然将他忽视,只是在二房子弟承爵上大做文章。
没想到这姓郭的竟从贾琮身上找出由头,来反对自己的除爵之说,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郭佑昌说道:「好在荣国长房还有贾琮这样的血脉,而以贾琮才华德行,身具承爵之资,相信无人会有疑义。
否则堂堂国公府邸,因无子弟有承爵之资,致使勋位剪除,未免太耸人听闻,会让宵小之辈妄生非议,污染视听,必定伤及朝廷体面!」
郭佑昌身为礼部大宗伯,以礼矩正气之心,慨然而言,气正神清,气度俨然。
上首的嘉昭帝听了此言,脸色微微一变,而忠顺王爷看着侃侃而谈的郭佑昌,紧紧皱起了眉头。
嘉昭帝因断绝贾琮被赐婚金陵甄家之女,所以隐去贾赦身后之罪,让其子贾琏代父受过。
但是以嘉昭帝的意愿,贾赦身为勋贵之身,犯下倒卖盐铁违禁大罪,按照律法荣国足以除爵。
只是因不得不隐去其身后罪名,无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