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独松岭雄诞破子通,新安口智降汪华(1 / 4)

独松岭雄诞破子通,新安口智降汪华

武德四年的初冬,寒风裹挟着湿气从长江口一路南下,扬州都督府的银杏叶已落满庭院,一大早,来自长安城八百里加急的驿马踏碎了黎明。

杜伏威在晨光中展开蜡封的诏书,绢帛上大唐皇帝李渊的朱批犹自鲜亮:\"江淮未靖,着即讨平李子通、汪华等部,以安东南。\"

杜伏威出身贫寒,隋末因不堪徭役压迫,与挚友辅公祏于公元613年聚众起义,转战淮南、江淮一带,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反隋势力。后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自称总管,形成割据政权。至公元619年,杜伏威审时度势,率部归附唐朝,被唐高祖李渊授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封吴王。其养子阚棱、部将王雄诞等成为麾下核心战力。

\"朝廷这是要我们年底前平定江南啊。\"辅公祏拈着棋子在水榭内冷笑,\"李子通据守独松岭天险,汪华盘踞歙州十余年,岂是易与之辈?\"

杜伏威负手望着池中残荷,忽然将诏书掷在石案上:\"正因难攻,才要速战。秦王已在洛阳大破王世充,我等岂能落于人后?\"他转身时目光如电,\"雄诞现在何处?\"

此时王雄诞正在长江水寨检视新造楼船。听闻传召,他连戎装都未及更换便策马入城。穿过重檐叠嶂的街市时,他看见商贾们正在搬运年货,一群小孩童举着糖人在巷口嬉戏,此等场景是这三年来江淮难得的太平景象,让他握缰的手又紧了几分。

都督府的军事会议持续到深夜。烛影摇红间,辅公祏坚持先取汪华:\"歙州粮草充足,若能得之,可缓图李子通。\"

王雄诞听后,却突然起身,手指重重按在独松岭的位置:\"李子通新败于刘黑闼,士气未复。若待其恢复元气,与汪华形成掣角之势,悔之晚矣!\"

\"说得轻巧!\"辅公祏反驳道:“独松岭一夫当关,你要多少将士填命?\"

\"三千足矣。\"王雄诞解下佩剑平放案上,\"愿立军令状。\"

杜伏威的目光在两位心腹爱将间逡巡,正色道:\"就依雄诞。不过...\"他手握剑鞘,\"若折损过千,休怪军法无情!\"

十一月初三的黎明,王雄诞勒马立于独松岭山巅时,犹记得出征前杜伏威的密嘱:\"辅公祏在军中耳目众多,此战务求全功。\"

寒风吹动他玄色披风,望着脚下蜿蜒在皖浙交界处(今安徽广德与浙江安吉间)的险要山路,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将领微微眯起眼睛,伸手接住飘落的初雪。

\"将军,都布置妥当了。\"部将陈世踏雪而来,铁甲上凝结着细密冰晶。\"按您的吩咐,每棵松树上都绑了三支火把,酉时三刻便可依次点燃。\"他顿了顿,指着山谷间若隐若现的旌旗补充道,\"斥候回报,李子通今晨又往北麓增派了五百守军。\"

王雄诞颔首,冻得发红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马鞭:\"这李子通素来多疑,见到满山灯火,必以为我军数倍于他。传令下去,今夜子时让士卒们敲击铁锅,再驱赶马群在山谷间往复奔跑。\"他忽然微微一笑,\"记得在白马颈下系上铜铃。\"

这个细节让陈世怔了怔,三日前将军特意吩咐搜集的百余只铜铃,原来有此妙用。

当夜子时,独松岭演出了一场虚实相生的好戏。系着铜铃的白马群在山谷间奔驰,清脆铃音在绝壁间碰撞出千军万马的声势。更绝的是王雄诞令士卒拖着松枝在雪地往复奔走,竟营造出大队步兵行军的痕迹。

此时独松岭南麓的梁军大营内,李子通正对着一幅褪色的舆图出神。炭盆里跳跃的火光映着他憔悴的面容,这位曾在江淮间叱咤风云的枭雄,如今眉宇间尽是忧色。

李子通是隋末江淮地区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他的一生起伏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