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秦王府玄龄荐奇士,帷幄中如晦决机锋(3 / 3)

缓步而行,恰好与房玄龄并肩,他似是随意地开口,声音不高不低,却足以让附近几位大臣听清:“听闻玄龄公近日为天策府招揽贤才,不遗余力,真是辛苦了。”

房玄龄立刻躬身,言辞谦恭得体:“太子殿下谬赞。为朝廷举荐贤能,本是臣子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然而,在他低垂的宽大袍袖之内,手指却不由自主地微微收紧。他眼角的余光瞥见,齐王李元吉正在不远处的朱漆柱子旁,与几位武将高声谈笑,但那目光,却似有似无地,不时瞟向这边。

当夜,天策府几位核心要员密议于书房。杜如晦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表面上遵从朝廷调令,让部分次要属官安心外任,甚至可示弱以麻痹对手;暗地里,则借此机会,将精心挑选的可靠之人安插到这些地方职位上,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粮草、驿传、信息的枢纽之地,悄然编织一张属于秦王府的信息与影响力网络。房玄龄则献上新拟定的《求贤令》草案,建议借文学馆招贤纳士的合法外衣,更大张旗鼓地延揽天下寒门才俊,既充实自身,又可营造重视人才的良好声望,与东宫主要依靠关陇贵族和前朝旧臣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好!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李世民击节赞叹,多日来的阴郁一扫而空,“就让那些人以为得计,我们正好暗中落子,布局天下!”

三日后,长安城内外已是银装素裹。杜如晦在秦王府内设下简单的宴席,为几位即将离京赴任的旧日同僚饯行。酒过三巡,菜添五味,席间虽有勉励之语,却总透着一股淡淡的离愁别绪。杜如晦执一壶温酒,悄然离席,来到庭院中。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他深吸一口,随即提起酒壶,将清冽的酒浆缓缓倾洒在皑皑白雪之上,酒香混着雪气,弥漫开来。

房玄龄不知何时也跟了出来,立在他身后,轻声问道:“克明在此祭奠何人?”

杜如晦仰望漫天飞舞、似乎永无止境的雪花,缓缓道:“非祭人,乃祭势。祭这些日子以来,那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那些消散于无形的唇枪舌剑。”他收回目光,看向房玄龄,“玄龄,今日一别,各赴前程,他日重逢,不知又是何等光景,是否还能如今日这般,对坐饮酒?”

同一片雪花,也无声地飘落在东宫耀眼的琉璃瓦上,积了薄薄一层。暖阁内,李建成听着心腹探子低声回报秦王府饯行宴的细节,双手按在暖玉案面上,沉声道:“杜如晦终究是留住了……无妨,不过是父皇平衡之术罢了。且让他们得意一时,来日方长。”他的目光投向窗外迷蒙的雪夜,深邃难测。

而就在此时,远在数百里外,陕州境内的一处偏僻驿站里,一盏孤灯下,一位新近赴任的秦王府旧臣,正伏案疾书。信写毕,用蜡丸封好,交给窗外早已等候的心腹信使。那信使将蜡丸贴身藏好,裹紧棉衣,悄无声息地牵马融入风雪之中。雪地上留下一行浅浅的脚印,但很快,就被不断飘落的新雪覆盖,不留一丝痕迹,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只有风穿过枯枝,发出呜咽般的声响,预示着这个漫长的冬天,还远未结束。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