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邓暠、罗艺归明主,窦建德势力扩张遭遏制(3 / 4)

!”

罗艺的归顺,不仅为唐朝增添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为天下百姓带来了希望。他的选择,展现了乱世中一位将领的智慧与担当。正如他所说:“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罗艺的归顺,正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为他自己和幽州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之后罗艺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协助唐朝平定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

可惜的是,后来罗艺因曾得罪过李世民,内心恐惧不安,最终图谋反叛。公元627年,罗艺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太宗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罗艺兵败后逃奔突厥,最终在宁州边界被其部下斩杀,首级被送到京师。这是后话,我们在后文再详细介绍。

当时,跟随罗艺共同归顺唐朝的还有副将薛万均及其弟薛万彻等七兄弟。

薛万均出身不详,卒于641年;薛万彻身不详,卒于653年,京兆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原籍敦煌。兄弟两人出身将门,父亲为隋朝名将、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他们另有兄弟三人(有学者考证,全部兄弟或为七人,但史上留下姓名的为五人),兄薛万述、薛万淑,弟薛万备,皆是隋末唐初身负显赫战功的将军。

薛家兄弟原籍敦煌,后迁徙至京兆咸阳。他们的父亲薛世雄在隋大业末年为涿郡太守。薛世雄(555年-617年),字世英,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是隋朝末年的一位着名将领。出身于河东大世族,其父薛回曾在北周任泾州刺史。薛世雄自幼性情凶狠好斗,喜欢与儿童玩耍打仗游戏,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七岁时,他随北周武帝讨伐北齐,以军功被授予帅都督。

薛世雄在隋文帝时期多次建立战功,官至仪同三司、右亲卫军骑将。隋炀帝统治时期,薛世雄先后参加对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的战争。大业四年(608年),他被任命为玉门道行大将军,率军孤军越过沙漠,攻打伊吾国,伊吾人请求投降。薛世雄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新城,留下士兵戍守,回京后升任正议大夫。

隋炀帝曾称赞薛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并超拜其为右翊卫将军。魏征等《隋书》评价薛世雄与其他将领如罗睺、法尚、李景、慕容三藏一样,以骁武之姿在有事之日取得富贵。

大业八年(612年),薛世雄奉命率军出沃沮道,与各路大军共同攻打高句丽。虽然在战斗中取得胜利,但因军纪问题被免官。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率领瓦岗农民起义军进攻洛阳,隋炀帝下诏命薛世雄率领燕地三万精兵讨伐李密。然而在途中遭遇窦建德的袭击,兵败后逃回涿郡,因惭愧忧愤发病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薛世雄死后,薛万均与其弟薛万彻都客居幽州,因他们与其父一样武艺超群,兄弟两人为幽州刺史罗艺所爱。罗艺决定投靠唐朝时,率薛家兄弟投奔李渊。

薛万均随罗艺归顺唐朝后,被皇帝李渊封为上柱国、永安郡公。薛万彻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武安县公。

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兄弟两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协助唐朝平定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在武德元年(618年)和武德三年(620年),薛万均两次建议罗艺以计取胜,成功击败窦建德的大军。在唐军平定刘黑闼的战争中,薛万均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右二护军。在贞观初年,薛万均随柴绍讨伐梁师都,击败突厥兵,升任左屯卫将军。在贞观八年,薛万均以行军副总管的身份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单骑冲阵,勇冠三军,斩杀数千敌军。在贞观十三年,薛万均以交河道行军副大总管的身份随侯君集击败高昌国,进封潞国公。贞观十五年(641年),薛万均因清理宫苑的闲杂人员不彻底,获罪入狱,忧愤而死。

唐太宗李世民为其举哀,命其陪葬昭陵。唐太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