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李密桃林兵变被杀,实乃死于自身的“羞耻心”(3 / 7)

密态度坚决,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又命人将贾闰甫召入宫来。

殿内焚着龙涎香,李渊命李密、贾闰甫两人一同登上御榻,这在当时是莫大的殊荣。内侍奉上金樽美酒,李渊亲自为二人夹菜斟酒,语重心长道:\"朕与卿等共饮此杯,以示同心。大丈夫一诺千金,朕既许卿东行,必不相负。纵有朝臣反对,朕亦当力排众议,朕愿以真心相待,绝非他人能够离间我们君臣之情。望卿等勿辜负朕的心意,建功立业,以报国恩。”

李密、贾闰甫闻言,赶紧跪拜受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李渊看二人神色,随即又命王伯当为副使,率精兵三千随行,并特赐李密御马\"飞白\",以示恩宠。

李密与贾闰甫详装感动不已,连忙再次拜谢接受命令。

是夜,李密与王伯当密议于府中。王伯当低声道:\"主公,李渊此举,名为重用,实为试探。我等当如何应对?\"

李密凝视着案上的地图,手指划过潼关、桃林,沉声道:\"李渊欲使我与王世充两败俱伤,我岂能如他所愿?待出潼关,自有计较。\"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一日,长安城外朔风凛冽,旌旗猎猎。李密一行整装待发,随行有贾闰甫、王伯当等心腹,以及三千精兵。

临行前,皇帝李渊特赐御酒,又命李密将半数部众留驻华州。

唐初的华州,即现今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华州(古称郑国)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设立,当时称为华山郡,治所在郑县(即华州区)。在华州的历史中,名称曾多次变更。例如,唐武德年间一度改名为太州,但不久后又恢复为华州。此外,华州还曾改名为华阴郡,但使用时间也不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华州。唐初,华州辖郑县、华阴、下邽三县。唐末,还曾短暂地将栎阳县划归华州,但时间很短。

华州位于长安以东180里,是关中地区的重要门户,东距洛阳670里,是唐代长安与洛阳之间驿道的必经之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华州被称为“通化门前第一州”。由于华州地处关中军事要地,唐肃宗时期在此设立了镇国军节度使和潼关防御使,管辖华州和华州的军事事务,确保这一战略要地的安全。

华州在唐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华州也因此成为当时的文化重镇。唐代许多着名诗人都曾吟咏过华州,如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昌龄等,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杜甫在任华州司功参军期间,还写下了《题郑县亭子》等着名诗篇。

唐初的华州不仅在地理和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文化和文学成就也使其成为唐代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皇帝李渊命李密将半数部众留驻华州的决定,笔者觉得,唐高祖当时是不是唯恐李密不乱?这一决定看似是对李密的信任与重用,实则暗藏深意。这一举措,既是对李密兵权的削弱,也是对其忠诚度的试探。

李渊早已觉察李密心思,也明白放虎归山易,收虎入笼难。此举既可防止李密坐大,又可观察其反应。

李密何等精明,岂会不知其中玄机?当他接到这道命令时,心中警铃大作,暗自思忖:“李渊真是老狐狸,此举分明是要断我臂膀。若我抗命,便是授人以柄;若我顺从,则实力大损。\"

于是他面上不显,只是恭敬领命,甚至主动表示:“臣蒙陛下厚恩,自当谨遵圣意。留驻华州之部众,将以待陛下调遣。”

这种表面恭顺、内心警惕的态度,正是李密在政治博弈中的生存之道。在长安这个权力漩涡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因此,他选择隐忍不发,暗中筹谋,等待时机。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既展现了李密的政治智慧,也预示了后续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