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官位,不拘一格,大胆启用有能力的本地士人或有战功的军中校尉,同时将一批在剿匪安民中表现突出的属吏提拔到重要岗位。
他严查贪腐,对几个顶风作案、克扣赈济粮的小吏处以重刑,震慑官场。
紧接着,开始恢复生产,督促各州县修复水利,放耕牛、种子(部分由朝廷调拨,部分从剿匪所得中补充),鼓励垦荒。
同时,利用宋州作为运河(通济渠)枢纽的优势,疏通河道,恢复漕运和商业流通。
盛彦师如同一位医术高手术师,又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河南这片板结龟裂的土地上,耐心地剔除杂草(匪患),疏松土壤(整肃吏治),播下种子(恢复生产)。
他的工作没有周法明攻克城池那般轰轰烈烈,也没有李艺北征那般引人注目,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几个月下来,成效显着。
河南十二州的主要交通线恢复畅通,州县城池重归大唐治下,啸聚山林的大股匪患基本肃清,流民渐次归乡,田野里重新出现了劳作的农夫,市集上也渐渐有了些人气。
虽然离真正的繁荣还很远,但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恐慌和绝望气息,确实被驱散了不少。
一份份报平安、报垦田数、报赋税开征的文书,开始从河南各州飞向长安。
当皇帝李渊看到盛彦师关于河南形势渐趋稳定的奏报时,正对着那盆依旧娇艳的“魏紫”
牡丹品茶。
他放下茶盏,捻须微笑:“彦师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这份稳定,如同给初唐帝国这台高运转的机器,在关键的轴承位置加注了足够的润滑剂。
南线的战鼓(李孝恭、李靖攻江陵),北疆的号角(李艺平营州),似乎也因此而更加铿锵有力了。
只是没人知道,河南这片刚刚止住流血的土地,是否真的就此风平浪静?那些蛰伏的暗流,又会在何时,因何故,再次涌动?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
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
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
明日更,不见不散!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