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王世充称帝演绎只要演得真尴尬的是别人之闹剧(4 / 6)

p>。

王世充的“天命”

计划虽暂时赢得部分百姓的支持,但更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他自欺欺人的手段。

一些官员对王世充的封赏行为感到不满,认为他滥用官爵,损害了朝廷的威信。

他的这种小伎俩,虽暂时稳定了小部分人心,却无法掩盖他统治的脆弱。

当时的段达在这荒唐的闹剧中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段达是隋末唐初政坛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早年跟随隋朝名将杨素平定汉王杨谅之乱,凭借战功崭露头角。

然而,在隋末天下大乱的动荡局势中,段达并未选择坚守正统或大义,而是不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势力投靠。

他的这种行为,在传统道德观念下被视为不忠不义、奸诈的表现,却也让他屡屡在乱世中保全自身,甚至步步高升。

此时,段达已成为王世充的心腹重臣。

他了解王世充的野心,也明白自己若想在新朝中站稳脚跟,必须为王世充的称帝之路推波助澜。

于是,他决定以皇泰主(杨侗)的名义,提议加封王世充特殊的礼遇。

一日,段达在朝堂上恭敬地向王世充进言:“相国功高盖世,德被四方,理应接受特殊的礼遇,以彰显天威。

皇泰主虽为隋室之后,但天下大势已定,相国乃天命所归,接受礼遇乃众望所归。”

王世充闻言,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故作谦逊,曾三次上表推辞。

他说道:“我虽稍有功绩,但德行未满,岂敢接受如此殊荣?况且皇泰主尚在,若接受这般礼遇,恐有僭越之嫌。”

段达见状,立即示意百官劝进。

尚书令王世恽上前一步,朗声说道:“相国乃天命所归,接受特殊礼遇乃众望所归,请相国勿再推辞。”

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附和,齐声说道:“请相国接受礼遇,以安天下之心。”

王世充见百官如此,心中得意,但仍故作犹豫。

他说道:“既然诸位如此坚持,我便勉为其难,虽接受如此礼遇,但只需在都堂之上设立座位即可,以表对皇泰主的敬重。”

之后,在都堂设立座位。

都堂在东都洛阳城中指的是尚书省的办公大厅。

尚书省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核心部门,负责处理全国政务,其办公地点被称为“都堂”

洛阳皇城是东都的政治中心,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都堂”

尚书省位于皇城内,靠近宫城,是朝廷行政事务的核心区域。

七十九岁高龄的纳言苏威是隋朝的重臣,年事已高,无法上朝。

王世充为了利用苏威的名望来炫耀自己的威望,每次劝进时,都会提到苏威的名字。

他对百官说道:“苏威乃隋朝元老,德高望重,我当以他为榜样,励精图治。”

在接受特殊礼遇的那一天,王世充特意把苏威请到朝堂之上。

他搀扶着苏威,让其站在百官的前面,随后自己面向南方,端坐在皇位上,接受与皇帝一样的殊荣,享受百官朝拜。

苏威虽年老体衰,但心中明白王世充的用意,只得勉强站立,心中却满是无奈。

王世充在都堂设立座位、接受特殊礼遇后,野心愈膨胀。

他决定进一步逼迫皇泰主(杨侗)禅让帝位,以彻底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

于是,他命令长史韦节、杨续等人以及太常博士孔颖达制定禅让的礼仪,准备以“天命所归”

的名义,完成这场权力的交接。

随后,王世充命令长史韦节、杨续等人以及太常博士孔颖达制定禅让的礼仪,派遣段达、云定兴等十余人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