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王世充亲民秀欲掩夜宿龙床日饮人血的暴虐(1 / 3)

第1章王世充“亲民秀”

欲掩≈34;夜宿龙床,日饮人血≈34;的暴虐

公元619年四月八日,王世充在朝堂上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开明”

王世充端坐于龙椅之上,对百官说道:“朕今日大赦天下,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改元‘开明’,寓意朕将以开明之治,造福万民。”

百官齐声应诺,但心中却各有盘算。

一些大臣对王世充的登基心存疑虑,但此时已无力反抗,只得随波逐流。

四月十一日,王世充立他的儿子王玄应为太子,王玄恕为汉王,其余兄弟和宗族十九人皆封为王。

他将隋朝的皇泰主(杨侗)封为潞国公。

任命苏威为太师,段达为司徒,云定兴为太尉,张仅为司空,杨续为纳言,韦节为内史,王隆为左仆射,韦霁为右仆射,齐王王世恽为尚书令,杨汪为吏部尚书,杜淹为少吏部,郑颋为御史大夫。

此外,他还任命国子助教陆德明为汉王王玄恕的老师,命令儿子王玄恕到陆德明家中行拜师礼。

陆德明对王世充政权的不认同,王世充是篡位者,其政权缺乏正统性。

陆德明作为国子助教,是儒家学者,注重君臣大义和正统观念。

当他听到王世充的任命后,愤恨不已,并对此任命感到羞耻,便服下巴豆散,假装卧病在床。

巴豆有毒,能使人腹泻。

王玄恕进屋跪在床下拜见这位恩师时,陆德明毫不领情,当着他的面腹泻不止,始终不与他说话。

陆德明,生于550年,卒于630年,字元朗,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隋唐之际着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和教育家。

他博通经史,尤精于《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是隋唐时期学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德明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

他曾在南朝陈国为官,后因陈朝灭亡,隐居不仕,专心治学。

隋朝统一后,陆德明被征召入朝,担任国子助教,参与编修典籍。

他因学识渊博,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器重。

唐朝朝廷击败东都洛阳王世充势力后,陆德明继续在国子监任职,教授生徒。

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他十分敬重,曾多次召见他讨论经义。

唐太宗曾称赞他:“德明之学,可谓博矣;德明之行,可谓高矣。”

陆德明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编撰了《经典释文》被誉为“经学之津梁”

这部书是对儒家经典的音义注释,涵盖了《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经典,是研究古代经典的重要工具书。

他主张“以经解经”

,强调对经典的忠实解读,反对穿凿附会。

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经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德明在国子监任教多年,培养了大批学子。

他的教学严谨,注重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深受学生爱戴。

陆德明在唐朝官至国子博士,晚年辞官归隐,专心着述。

王世充篡位后,其≈34;亲民政治≈34;堪称中国帝制史上一出荒诞的行为艺术。

据《旧唐书》记载,这位出身寒微的枭雄,深知自己得位不正,便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套≈34;亲民秀≈34;:他命人在宫门、玄武门等要地设置临时座位,将本该在深宫大殿处理的政务搬到市井之间。

每日清晨,他便身着褪色常服,踞坐于宫门石阶,亲自接受奏章表文,俨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