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唐朝朝廷借力吐谷浑压制李轨凉国势力(4 / 4)

灵活机动,很快突破防线。

战至日暮,李轨军伤亡三千,退守城西十里。

当夜,素和贵率五千精骑,绕道祁连山北麓,突袭李轨军侧翼。

李轨军大乱,安修仁仓促应战,又折损两千余人。

四月十八日,伏允亲率中军攻城。

慕容孝隽同时猛攻南门。

李轨登城督战,见吐谷浑军势如破竹,急令收兵入城。

经此一战,李轨军伤亡八千,损失惨重,士气低落,退守城中不再出战。

吐谷浑军伤亡两千,缴获大量辎重,控制凉州外围

之后数日,吐谷浑大军与李轨军队在凉州城下激战数次。

伏允亲临战阵,高呼:&0t;为吾儿而战!

&0t;李轨军大败,退守城中。

捷报传至长安,李渊抚掌大笑:&0t;此计成矣!

&0t;

五月至七月间,吐谷浑使者五次入朝。

每次觐见,伏允都备下厚礼,包括青海骢马、西域美玉、吐蕃麝香等珍贵宝物。

李渊看着堆积如山的贡品,对太子李建成道:&0t;吐谷浑诚意可鉴。

&0t;

到了八月,李渊在太极殿举行盛大仪式。

慕容顺跪接诏书:&0t;特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即日归国……&0t;

临行前,李渊执其手道:&0t;卿归国后,当永为大唐藩屏”

这一幕,为日后太宗册立慕容顺统领吐谷浑埋下伏笔。

九月,慕容顺一行抵达伏俟城。

伏允可汗早已率众出城十里相迎。

父子相见,伏允老泪纵横:&0t;顺儿,为父日夜思念&0t;

慕容顺跪地叩:&0t;儿臣不孝,让父汗担忧了。

&0t;

之后,全城欢庆三日,百姓载歌载舞。

年满二十岁的慕容顺望着眼前熟悉的故土和故人,心中感慨万千。

消息传回长安,李渊在御书房对群臣道:&0t;西北可安矣!

&0t;

唐朝皇帝李渊的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从政治层面看,慕容顺受唐册封,确立了唐朝与吐谷浑的宗藩关系,同时也能牵制吐谷浑其他内部势力,防止其坐大。

军事上,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西北边防压力,还为唐朝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便于日后经略西域。

经济方面,吐谷浑的归附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贸易展,同时也为唐朝提供了稳定的战马来源和西北资源开的机会。

在外交层面,慕容顺的归附树立了怀柔典范,有助于吸引其他部族归顺,同时彰显了唐朝的威望,提升了全局影响力。

从长远布局来看,这一决策为唐朝经略西域奠定了基础,打通了通往中亚的通道,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然而,就在李渊以为西北局势已定之时,探马传回消息,称宇文士及和封德彝从济北前来投靠。

此时,这两人前来长安投靠,又是怎么回事?我们下章将接着讲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