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上前拾起书信,细看后进言道:&0t;陛下,李轨此举,分明是阳奉阴违。
既想与大唐修好,又不愿放弃帝号,实乃鼠两端。
&0t;
萧瑀也道:&0t;李轨以&039;皇从弟&039;自居,却又自称&039;大凉皇帝&039;,这是要与我大唐平起平坐啊!
&0t;
李渊拍案而起:&0t;来人!
将邓晓押下,严加看管!
传朕旨意,即刻商议讨伐李轨之策!
&0t;
殿中群臣面面相觑,皆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邓晓被侍卫押出殿外时,回头望了一眼地上的书信,心中暗叹:&0t;主公啊主公,这一步棋,怕是走错了&0t;。
于是,之后便出现了本章开篇一幕,皇帝李渊欲联合吐谷浑之兵,攻打李轨。
前文中我们讲到过,隋大业年间,因吐谷浑国不服隋朝管理,时常滋扰隋朝边境,隋炀帝杨广曾在大业五年(609年)三月亲自征讨吐谷浑,经覆袁川之战和车我真山之战后,吐谷浑溃败,吐谷浑可汗伏允率领数千骑兵逃奔到党项。
伏允的儿子慕容顺当时作为质子(人质),尚在隋朝,杨广便立质子慕容顺为主,让他统领剩余的吐谷浑部众,但因为当时隋朝末年战乱纷起,慕容顺没有成功进入吐谷浑境内便返回隋朝朝廷。
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炀帝后,慕容顺趁乱逃出江都,经淮南道北上历时三月抵达长安。
李渊接受小杨侑禅位称帝后,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慕容顺主动投靠李渊,赐宅于长安永兴坊,唐朝朝廷给予其优厚待遇。
隋炀帝被杀后三个月,吐谷浑可汗伏允听到消息后,从党项地区出,历时两月返回故地青海湖周边的湟水流域,其势力范围东至洮河,西达柴达木盆地,南抵黄河源,北接祁连山。
其领地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原牧场广阔,控制着丝绸之路南道,扼守河西走廊要冲。
吐谷浑伏允势力的回归,直接影响唐初西北局势,牵制了唐朝统一全国的经略。
此时,皇帝李渊因唐朝主力部队东征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无力西顾,便以慕容顺作为牵制吐谷浑的筹码,用于经略西北。
于是,李渊便派遣使者与伏允联合,让他攻打李轨,并答应把慕容顺送回吐谷浑。
使者持节西行,五十一岁的伏允可汗在伏俟城接见唐使。
听闻可以迎回爱子,伏允激动得老泪纵横:&0t;若能得顺儿归来,吐谷浑愿为大唐前驱!
&0t;当即点兵三万,直指凉州。
伏俟城位于青海湖西岸,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境内。
凉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在今甘肃省武威市。
伏俟城在凉州西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400里。
吐谷浑大军经湟水谷地西行,翻越祁连山,实际行军路程约600里。
因地形复杂,途经其他割据势力的领地,需绕行,到了四月,吐谷浑大军进入凉州李轨势力范围。
伏允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做好防御,进行战前准备。
之后,伏允可汗亲率三万精骑,沿湟水河谷东进,将吐谷浑大军分为三路,左路由大将素和贵统领,沿祁连山北麓迂回;右路由慕容孝隽率领,直取凉州南门;中军由伏允亲自指挥,正面进攻。
李轨闻讯,急令安修仁率军两万出城迎战。
两军在凉州城西二十里处相遇。
四月十五日,两军列阵。
伏允立于高岗,遥指凉州城:&0t;儿郎们,为顺儿而战!
&0t;吐谷浑骑兵如潮水般冲向敌军。
凉州安修仁以步兵方阵迎战,弓弩齐。
但吐谷浑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