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场生在桃林县的惊变,以李密的彻底失败告终。
《旧唐书》评曰:&0t;密虽枭雄,终为唐室所擒,非战之罪,时也命也。
&0t;这个曾叱咤风云的瓦岗军领袖,一代枭雄,最终在政治博弈中败下阵来,死于自己的“羞耻心”
,成为唐初统一大业中的一段插曲,李密被杀时年仅三十七岁。
作为瓦岗军的领袖,李密曾拥有强大的势力,甚至一度有望逐鹿中原。
然而,在归顺唐朝后,李密并未得到预期的重用,反而被边缘化,这让他深感屈辱。
尤其是在桃林之变中,他因不满唐廷的冷遇,试图东山再起,却因仓促起事、准备不足而失败。
最终,李密选择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死,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也是其自尊心无法承受落差的结果。
可以说,李密自身的羞辱心态,驱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李密的级被送往长安示众后,他的尸体则被自己的亲信埋葬在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后由李世积(徐世积,朝廷赐姓李)为其守墓。
李密之死,标志着瓦岗农民起义军的彻底覆灭。
然而,天下并未就此安定,唐朝朝廷还面对着十大割据势力,其中占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不久建立郑国,是唐初的主要对手之一;控制河北的窦建德,建立夏国,势力强大;在河北继续反抗唐朝的窦建德及其部将刘黑闼;占据江陵的萧铣,控制长江中游,建立梁国对抗唐朝;占据江淮地区杜伏威,虽然宣称归顺唐朝,但仍保持一定独立性;杜伏威旧部辅公祏,在杜伏威归顺唐朝后继续在江淮地区反抗唐朝;占据朔方的梁师都,依附于突厥,长期与唐朝对抗;占据山西北部的刘武周,同样依附突厥,与唐朝对抗;占据河北北部的高开道,也在依附突厥,与唐朝对抗;以及不久前建立凉国,占据河西走廊的李轨仍在灭亡之路上垂死挣扎。
唐朝初年,面对这些割据势力的威胁和复杂的局势,皇帝李渊将如何运筹帷幄,逐步平定四方?下一章,我们将继续讲述这段风云变幻、紧张刺激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