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而得名,此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着名的九峰山风景区、风穴寺等。
汝瓷、汝石和汝帖被誉为“汝州三宝”
,展示了汝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密当时命人从桃林(灵宝)前往伊州(汝州)求援,两地相距二百余公里,估计是周边可依靠的力量都已耗尽,实在无外援可用,已经处于非常绝望的战略处境,可谓“穷途末路”
“困兽犹斗”
。
李密此时就像被困住的野兽,虽然形势极为不利,但仍试图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反映出他虽身处绝境但仍不甘失败的心态。
此时,熊州右翊卫将军史万宝已接到警报。
隋唐熊州相当于现今的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宜阳县在桃林(灵宝市)的西方,两地相距约一百七十公里。
熊州治所在现今的河南省宜阳县西韩城镇,熊州领有宜阳、渑池、永宁三县。
到了唐朝,熊州一度被废置,后来在唐高祖武德元年复置,并改宜阳县为福昌县,下辖福昌、渑池、永宁、长水四县。
今宜阳县(古熊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自东周时期置县已有2400多年历史,是召伯听政之处、“诗鬼”
李贺故里,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花果山、锦屏山、灵山等。
除李贺故里外还有虎头寺石窟等历史遗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寻迹。
熊州右翊卫将军史万宝我们前文已经详细介绍过,他原为长安豪侠,因帮助他人而被称为“长安大侠”
。
在隋末动荡时期,他与李神通等人起兵响应李渊,共同对抗隋朝。
唐初,曾任行军总管、原国公等职,最终被封为原国公。
得知李密再次反叛,史万宝对行军总管盛彦师说道:“李密骁勇善战,又有王伯当相助,如今决意反叛,恐难抵挡。”
盛彦师却胸有成竹:“请给我数千精兵,必取其级。”
史万宝追问计策,盛彦师笑而不答,只道:“兵法尚诈,不可轻言。”
史万宝听后不再追问,便许数千精兵交由盛彦师。
盛彦师立即率军翻越熊耳山,在险要处设伏。
他命令弓弩手埋伏于高处,刀盾手藏于溪谷。
有部将不解,问道:“闻李密欲往洛州(洛阳),将军为何进山设下埋伏?”
盛彦师解释道:“李密非常狡诈,对外声称要前去洛阳,实乃声东击西之计,他真正的目的实欲经襄城与张善相会合。
我军在山中埋伏,待其入谷,山路险狭,虽然敌我双方都难以施展兵力。
但我军今日率先据守要道,占据有利地势,突然伏击,必可擒之。”
再说李密从桃林(灵宝)逃脱,渡过陕州后,见追兵未至,以为已摆脱追捕,便放慢行军度。
隋唐陕州即现今河南省三峡市陕州区,在桃林(灵宝)的西方,两地相距约40公里。
陕州地处黄河中游,东据崤山,西接潼关,是连接中原与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陕州在唐代是中原西进的要地,控制着两京(长安和洛阳)之间的水陆交通,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
李密过了陕州,见无追兵,但他万万没想到,盛彦师早已在前方熊耳山山谷中设下天罗地网。
当李密军行至山道中段时,突然伏兵四起,箭如雨下。
因山道狭长崎岖,李密军尾不能相顾,乱作一团。
混战中,李密与王伯当并肩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双双战死。
盛彦师遂命人割下二人级,快马送往长安。
李渊闻讯,赐盛彦师葛国公爵位,仍领熊州总管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