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士恢,赵郡(今河北南和县)人。
他博学多才,擅长写作,曾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北周时拜为天官都上士。
隋朝建立后,他历任比部侍郎、考功侍郎,赐爵南和伯,后升任治书侍御史,最终出任通州刺史。
李谔在隋文帝杨坚还是北周时期的丞相时,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正直的人品,就得到了杨坚的赏识和亲近。
他曾上《重谷论》讽谏杨坚,建议改革时弊,杨坚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谔后来出任通州刺史,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
他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心存匡正之志,最终死于官任上。
李谔还是唐代陈子昂、韩愈、柳宗元等人掀起的“古文运动”
的先驱之一,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在隋朝的政治和文学改革中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正直和才华使他成为当时的重要人物,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高祖李渊将投靠而来的李密旧部刘德威、贾闰甫、高季辅等人妥善安置,封任官职,对当时的时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安抚了这些将领和士兵,也向其他潜在的归附者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表明唐朝愿意接纳并重用降将。
这有助于稳定人心,减少敌对势力,巩固新建立的唐朝政权。
刘德威、贾闰甫、高季辅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重要将领,具备良好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经验。
李渊封任他们官职,不仅吸纳了这些人才,还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这些将领的加入为唐朝正在开展的统一战争和后续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削弱了其他割据势力(如王世充、窦建德等)的力量,减少了敌对阵营的战斗力,从而避免了其他势力对李密旧部的拉拢的机会,为唐朝的统一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渊在接纳李密后,又对李密旧部的妥善安置,展现了唐朝的宽厚仁德和包容态度。
这种政策不仅赢得了归附者的忠诚,也赢得了更多百姓和士人的支持。
在隋末乱世中,这种仁德形象有助于争取民心,增强唐朝的合法性和号召力,不仅在当时稳定了局势,还为唐朝的统一和政权巩固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一政策体现了李渊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对唐朝的建立和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隋唐交替时期,自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政治格局逐渐清晰,此时,许多有才能和抱负的人士选择投奔那些有潜力统一天下、施行仁政的势力。
十月底,曾投靠李密瓦岗军的北海郡豪杰綦公顺率众投降长安唐朝政权。
需要注意的是,唐初北海指的是现今的山东省潍坊市和益都等地,在唐代,北海作为一个地名,其范围较为广泛,但大致可以确定在今天山东省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并非现今广西北海。
古北海郡治所在青州,唐代的青州在唐玄宗天宝初年改称北海郡,其下辖的益都县即为现今的青州市。
古青州下辖多个县,包括益都、北海、临朐、临淄、千乘、博昌和寿光等。
今青州市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余年的建城史,是东夷文化的祥地之一。
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1986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青州古城、云门山、驼山、仰天山等。
青州古城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价值。
綦公顺,青州北海郡人,是隋末山东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活跃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至唐武德二年(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