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轨河西称王与薛举陇西称帝都是为了皇权帝业(5 / 6)

之中,他深知守护一方的责任重大。

他俯视着城外的敌军,心中默默念道:“我身为隋朝官员,守护这河池郡是我的使命,怎能容你这等贼寇肆意侵犯。”

听到薛仁越在城外喊话,萧瑀转身对身旁的将士们说道:“兄弟们,如今敌军来犯,我们身后是万千百姓和无辜之人,我们的坚守,是对得起朝廷,对得起这方水土。

我们虽兵力或许不及敌军,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击退此贼。”

萧瑀开始有条不紊地组织防御。

他先命人收集石块、木桶、热油等防御物资,在城墙上加派人手,并且将士兵分成数队,轮流守卫,以保证每个人都能保持高度的战斗力。

当薛仁越的攻城云梯架到城墙上时,萧瑀命令士兵将热油泼下,接着用石块砸向攀爬的敌军。

一时间,城墙上喊杀声震天,城下敌军被热油烫得惨叫连连,不少人从云梯上跌落而亡。

薛仁越见云梯攻城不成,便命令投石车开始向城墙投射巨石。

巨石呼啸着砸向城墙,城墙在震颤。

但萧瑀早有准备,他让士兵用木桶和沙袋加固城墙薄弱之处,减轻巨石的冲击。

同时,他指挥弓箭手对攻城的敌军进行反击,箭如雨下,不少薛家军士卒被射中倒下。

薛仁越心中焦急万分,他没有想到这河池郡的防守如此顽强。

他再次调整战术,亲自率领一支精锐小队,绕到城墙的一个角落,试图寻找突破点。

但萧瑀很快就现了他的意图,在那个角落集中火力攻击。

薛仁越的小队遭受重创,不得不退兵据守。

经过多番激战,薛仁越的军队渐渐失去了士气,伤亡惨重。

他望着那依然坚固的城墙和城墙上毫不退缩的守军,知道今日难以攻下此城,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撤军。

萧瑀在城墙上望着撤军的薛家军,长舒了一口气。

薛仁越未能攻下河池,退回天水。

大凉王李轨猜测的没错,薛举未能夺得河池,就把目光转向了武威郡。

他认为李轨政权刚刚成立,根基必然不稳,趁其羽翼未丰之时,先把李轨势力扼杀在摇篮里。

随后直取河西五郡。

隋朝时期的河西五郡,是隋朝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置的五个重要行政区域,它们分别是李轨占据的武威郡,还有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以及金城郡。

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

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

河西五郡地处黄河以西,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这一地区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展,同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古代重要军事战略之地。

河西五郡在隋朝时期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丝绸之路的繁荣带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展,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隋朝河西五郡的设立,不仅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薛举经过军事分析后,便派遣麾下将领常仲兴率领一支劲旅渡过黄河,目标直指李轨所据之地。

李轨得到消息后,立即委派部将李赟率兵在昌松县迎击常仲兴军队。

隋朝时期的昌松县,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其地理位置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有着重要的军事和行政地位。

常仲兴的军队多为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士,他们一路西来,气势汹汹。

当抵达昌松时,便遇到了李轨麾下将领李赟所率的守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