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李密王世充鹬蚌相争对峙洛阳城李渊誓师兵起乾阳门(4 / 4)

李元吉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吾儿啊,此次任务艰巨,切不可掉以轻心。

晋阳乃我军根基所在,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若有任何紧急情况,需及时派人禀报于我。”

李元吉恭敬地抱拳行礼道:“父亲放心,孩儿必当竭尽所能,保晋阳平安无事!”

可惜,没多久,李元吉便暴露了顽劣的本性,甚至导致了太原落入他人之手。

第二日李渊在晋阳宫城东的乾阳门街军门前竖白旗誓师,宣布尊代王杨侑为帝,起兵反抗隋朝。

这一事件标志着李渊正式开始了他的反隋斗争。

在现代,白旗主要代表投降。

这一含义源自古代战争中使用白旗表示休战、进行谈判的做法,后来逐渐演变为投降的标志。

但李渊在隋末起兵反隋时竖起白旗誓师,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考量。

白旗在当时并不代表投降,而是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先是李渊出于政治和军事考量。

李渊在起兵反隋时,为了争取突厥的支持,同时不激怒汉人,选择了绛白相间的旗帜。

红色当时代表隋朝,白色则取悦突厥,显示其对突厥的尊重和结盟的诚意

其次是为了顺应谣谶。

李渊利用当时流行的谣谶“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以及“白衣天子出东海”

的预言,通过竖白旗来应验这些预言,增强起兵的合法性。

再者,李渊效仿的是历史先例。

李渊效仿的是周武王伐纣时举白旗的事件,以此论证其起兵的正义性,表明自己是为了恢复隋朝的清明统治,而非叛乱

公元617年七月十四日,阳光洒落在晋阳宫城东那宽阔而庄重的乾阳门街上。

在这座古老城门之前,旌旗飘扬,军容严整,李渊身着铠甲,英姿飒爽地站在军门前。

他目光坚定,神情肃穆,面前是一支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军队。

此时此刻,李渊手中紧握着一面洁白如雪的旗帜,那面旗帜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象征着正义与希望。

“吾等将尊崇代王杨侑为帝,以正朝纲,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今日,我们在此竖起白旗,誓师出征!”

李渊的话语铿锵有力,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畔。

随着李渊的高声号召,全军将士齐声响应:“誓死跟随大将军,替天行道!”

全场爆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和呐喊声,震撼天地,久久回响于天际。

士兵们齐刷刷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激昂的情绪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瞬间点燃了整个晋阳城!

之后亲自率领陇西公李建成、敦煌公李世民及义师甲士3万从太原挥兵南下,直指关中。

这一天,李渊正式向腐朽没落的隋朝宣战,揭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隋斗争序幕。

从此,他将率领着这支英勇无畏的军队,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但又充满希望的征程。

他们将穿越山川河流,征战南北,用勇气和智慧去推翻暴政,建立一个崭新的王朝,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后事如何,我们下章将接着讲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