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史所言极是。
我这几日已命人加紧筹备,各项物资皆在有序收集调配之中,不日即可筹备完毕。
此次出兵,当秉持战决之策。
关中虽好,但若是久拖不决,恐生变数。”
这时,李世民出列,恭敬地抱拳行礼后说道:“父亲,孩儿以为,我们此次起兵,应出师有名,方能得民心,聚人心。
如今我们可对外宣称隋炀帝昏庸暴政,滥杀无辜,祸国殃民,我们行义军,目的是立代王杨侑为帝。
而且杨侑年幼懵懂,我等可奉他之名,行大义之事。”
一旁的温大雅紧接着说道:“敦煌公所言极是。
立杨侑为帝,一来可借皇室正统之名,堵住那些妄议我等起兵为逆贼之人的嘴;二来也可让我们师出有名,对招揽人才和安抚各地士族有着莫大的好处。”
李渊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说道:“世民、大雅,你们考虑得甚是周全。
朕也有此想法。
杨侑虽幼,但为帝号,可名正言顺地统领天下。
我等既奉他之名,便要尽心辅佐,待大局已定,再做他论。”
李渊站起身来,望着众将官坚定的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我等且尽快筹备起兵之事,待一切准备就绪,便向着关中进。
各将领需整肃军备,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将官齐声高呼:“大将军英明,我等愿为大将军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震耳的声音在大堂中回荡,仿佛已经奏响了迈向胜利的序曲。
公元617年七月十三日,李渊郑重地任命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元吉担任镇北将军以及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
後事悉以委之。
此时的李元吉年仅十四周岁,少年得志,意气风,眼中闪烁着坚毅和自信的光芒。
他深知这份任命所承载的责任重大,内心也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面对父亲的信任与重托,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表示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望。
李渊看着眼前意气风的少年,心中满是欣慰与期许。
随后,李渊详细地向李元吉交代了各项事务及注意事项,从军事布防到民生治理,无一不涵盖其中。
为了辅助李元吉,李渊还委派了窦诞和宇文歆两人留守晋阳城。
窦诞,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乡)人,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名门家族,他的爷爷是隋初外戚窦荣定,奶奶是隋文帝杨坚姐姐万安长公主,这使得他本身就是皇亲国戚。
他的父亲窦抗,在隋炀帝时期因被猜忌而仕途不顺,在李渊起兵反隋后,投奔李渊,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
窦诞隋朝仁寿年间初次做官,任朝请郎。
义宁初年,征用为丞相府祭酒,封安丰郡公,娶唐高祖李渊之女襄阳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
此次协助李元吉留守晋阳,镇守太原郡,但他并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在李渊率军出征后,纵容年少的李元吉胡作非为,间接导致刘武周攻陷太原。
这是后话,我们后章再讲。
宇文歆,也是出身官宦世家,是北周大臣宇文孝伯的儿子,宇文歆在唐朝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都水监、右卫将军等,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
后来,他的口才和外交能力得到了李渊的赏识,被派往突厥出使,成功说服突厥可汗,阻止了其对唐朝的威胁。
在留守晋阳期间,宇文歆面对李元吉的暴虐行为,尽管李元吉是李渊的亲儿子,宇文歆仍然坚持正义,敢于直言不讳,曾多次劝谏李元吉,劝谏无果后,向李渊上表奏明李元吉种种劣迹,导致李元吉被免官。
此事我们后章在进行讲述。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李渊拍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