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孝和、监察御史郑颋见到大势已去,举城而降,李密遂任柴孝和为护军,郑颋为右长史。
再隋将裴仁基,他受命前往汜水,准备配合刘长恭从瓦岗军后方进行偷袭,结果还没到达指定地点,刘长恭已经兵败逃回东都。
于是裴仁基领兵驻扎在百花谷中,加固营垒自守。
裴仁基在自守期间,每次击败贼寇获得军资,都会全部用来奖赏士兵,但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允许这样,还屡次搜集裴仁基的过失写信向朝廷弹劾他。
裴仁基因未能按期到达指定地点与刘长恭会和,再加上萧怀静不停地向朝廷诉说他的坏话,最终获罪于朝廷。
李密了解到裴仁基的困境后,便派人劝说他投靠瓦岗军,并用丰厚的利益诱惑他。
贾务本(贾务本原为张须陀的副将,后成为裴仁基的部将,最终在隋朝末年加入了瓦岗军)的儿子贾闰甫正好在裴仁基军中,他暗中劝说裴仁基投降李密。
裴仁基问道:“那萧御史该怎么办?”
贾闰甫回答:“萧君就像栖息在树上的鸡,如果不知变通,对他来说,不过是明公您一刀的事。”
裴仁基听从了他的建议,派贾闰甫去见李密请求投降。
李密非常高兴,任命贾闰甫为元帅府司兵参军,兼直记室事,并让他回去复命,同时写信给裴仁基表示慰问并接纳他的投降。
裴仁基率军返回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十六公里的汜水镇内虎牢关驻扎。
萧怀静得知裴仁基想要投诚瓦岗军,便想要秘密上表朝廷奏报此事。
裴仁基得知后,便杀了萧怀静,立即率领部下向李密投降。
李密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因勇猛善战,李密也封他为上柱国、绛郡公。
因隋朝名将秦叔宝先后效力于张须陀、裴仁基等将领,此时又跟随裴仁基来到李密帐下,李密大喜过望,他知晓秦叔宝威名远扬,战场上以勇猛着称,亲自站起身来迎接秦叔宝。
李密拉着秦叔宝的手说道:“得将军相助,如虎添翼,大业可期。”
秦叔宝抱拳行礼,神色淡然:“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李密随后任命秦叔宝为骠骑将军。
李密败亡后,秦叔宝转投王世充,但不久后因看不惯王世允的为人,便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平定各地割据势力,如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是李世民的重要将领,因长期征战导致身体不堪重负,病逝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图画与凌烟阁,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叔宝与尉迟敬德被后人尊为门神,象征着忠诚和勇敢,这一形象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后,李密又听说出身官宦世家的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程咬金聚集数百人保卫乡里,此人自幼舞枪弄棒,骁勇好斗,行侠仗义,善待身边之人,很有名望。
通过李密的招揽,程咬金加入了瓦岗军,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并在李密的麾下取得了显着的军事成就。
后因李密战败,程咬金被俘。
尽管如此,王世充对程咬金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希望他能为自己效力。
归附王世充后,程咬金不满王世充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归顺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重要将领。
他追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参与玄武门之变,历任多个重要军事职位。
因卓着的战功,后图画与凌烟阁,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之一。
程咬金的故事和形象在后世的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尤其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忠诚、勇敢且机智的英雄,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
自秦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