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隋末枭雄李密的强势崛起(2 / 7)

开粮仓让百姓们任意取食,这样一来,周边的百姓必定会归附我们!

百万之众,一朝可集,我们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纵使隋军前来攻打,我们已有防备。

然后我们布檄文,召集四方豪杰,引荐贤士豪杰并借助他们的力量,选拔勇猛强悍的英雄志士并授予他们兵权。

对作战英勇有立功表现的将士,咱们论功封赏,大家齐心,我们的阵地必将固若金汤,何患隋军前来?!”

翟让听后,思虑半晌,回应道:“你的提议确实是英雄豪杰才有的宏伟谋略,我翟让自愧不如,难以胜任。

然而,既然您有如此信心,我听从你的吩咐。

请您先行出,我必紧随其后,担任后援,竭尽全力相助!”

翟让,字子谦,出生于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他在隋朝时原为东郡法曹(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员),因犯罪被判入狱。

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有英雄气概,于是在夜里悄悄对翟让说:“翟法司,天时人事,也许是可以预料的,哪能在监狱里等死呢?”

随后便为翟让打开枷锁,放他逃走。

翟让逃亡后,前往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兵,以韦城为根据地,成为瓦岗军的领。

他带领瓦岗军采取了有效的战略,如占领运河沿岸的城池,控制漕运要道,采取“劫富济贫”

的策略,赢得了民心,使瓦岗军迅壮大成为隋末最强大的起义军之一。

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迅提升了瓦岗军的实力。

随着李密地位的提升,他与翟让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此时,翟让命令李密率先出击,这就好比在说:“前面有危险,兄弟你先上!”

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心里能舒服吗?这便为后来李密迫使翟让“退居二线”

埋下了伏笔。

李密立即率领精兵七千,袭击兴洛仓。

兴洛仓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地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是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

瓦岗军成功攻克兴洛仓,立即开仓放粮,赈济饥民。

只见老弱病残的百姓们,背着粮食走在道路上络绎不绝,甚是热闹。

如李密所言,周边穷苦百姓、难民以及豪杰之士,看到瓦岗军不但强悍,还很亲民,于是纷纷加入瓦岗军的队伍,使得瓦岗军迅展,短时间内猛增至几十万人。

朝散大夫(正四品文散官)时德睿以尉氏县(今开封尉氏一代)响应李密,时德睿是汴州陈留(今开封市陈留镇)人,他在隋末担任尉州刺史。

同时前宿城令祖君彦则从昌平郡前往投奔李密。

祖君彦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因祖君彦的父亲祖珽是北齐的丞相,参与了“歌杀斛律光”

阴谋。

炀帝即位后,尤其厌恶祖君彦父亲的名声,受父亲的牵连,祖君彦未得到重用,杨广调他担任东平的书佐,检校宿城令,没有真正的职位。

祖君彦常常自负自己的才能,心情郁闷,听说李密占据了洛口,就远道而来投奔了李密。

李密早就听闻过祖君彦的才能,因此得到他后非常高兴,立刻将他奉为上宾。

军中的书信和檄文等重要文书,李密全都交由祖君彦来撰写。

祖君彦成为李密的记室参军后,负责起草军书羽檄。

不久就起草了着名的《为李密檄洛州文》,文中列举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的名句就是出自他之手,用来声讨隋炀帝,表达了起义军强烈的反抗精神,为瓦岗军提供了强有力的宣传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