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内,气氛剑拔弩张。
三份边关军报让所有大臣都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但如何应对却意见分歧。
就在群臣争论不休之时,兵部尚书王安石忽然站了出来。
“陛下!
“王安石声音洪亮,“臣以为当前危局,与某些人的所作所为不无关系!
“
他的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风暴要来了。
王安石慷慨激昂地继续说道:“三路大军同时进犯,敌人对我军防务了如指掌,这绝非偶然!
必有人泄露军机,导致如此被动局面!
“
话锋一转,王安石的目光直视宋青书:“堂堂王爷不务正业,沉迷商贾之道,招揽江湖草莽,这等行为有损皇室威严!
更可能泄露朝廷机密!
“
户部尚书赵明德立即附和:“王大人所言极是!
靖国王府中江湖人士众多,成分复杂,谁能保证其中没有别有用心之人?“
礼部尚书钱博学也站出来:“王爷经商一事,臣等早有异议。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王爷身为皇室宗亲,却亲自下场经商,实在有失体统!
“
宋青书在一旁冷眼观察,心中暗叹这些人确实有备而来。
他们选择在边关告急的时候难,时机把握得很巧妙。
“还有!
“王安石继续攻击,“靖国王近来势力急剧膨胀,手下高手如云,财力雄厚,甚至在民间的声望都过了朝廷。
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
“没错!
“吏部尚书李文正也加入攻击行列,“古人云‘功高震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保守派大臣们群起而攻之,一时间各种指控纷至沓来。
他们显然早有预谋,每个人都准备了充分的材料。
“王爷招揽江湖人士,破坏朝纲!
“
“王爷经商有失体统,有损皇室威严!
“
“王爷势力过大,威胁社稷安全!
“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整个太和殿仿佛变成了声讨大会。
朱天佑看不下去了,大步向前:“诸位大人,边关告急,正需同心协力之时,为何在此内斗?“
“朱大人此言差矣!
“王安石反驳道,“正因为边关告急,我们才要清理内部隐患!
如果朝中有人勾结外敌,那岂不是腹背受敌?“
宋青书知道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他缓缓站起身来,声音平静但有力:
“诸位大人的指控,青书都听到了。
现在请容青书一一回应。
“
他先看向王安石:“王大人指责青书经商有失体统。
敢问大人,何为体统?“
不等王安石回答,宋青书继续说道:“商贸乃富国之本,海外贸易不仅为国库增收,更能了解各国动向。
青书之所为,皆为国家考虑。
难道大人认为,让百姓富足、让国库充盈是有失体统的事情?“
王安石被问得一愣,但很快反击:“王爷身为皇室宗亲,本应以德化民,岂能与商贾为伍?“
“与商贾为伍又如何?“宋青书反问道,“商人也是百姓,也是大明子民。
难道在大人眼中,士农工商就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话说得在场许多官员都有些尴尬。
毕竟重农抑商的观念在朝中根深蒂固。
宋青书趁势继续:“至于王大人说青书招揽江湖人士破坏朝纲,这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