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两百七十一章 由跃升而臻大成的时代(3 / 4)

子,莫不叹息;见Yin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这个时候,山

    水画逐渐兴起,绘画的审美价值开始受到瞩目。南朝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畅神」之说:「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这是开始单独强调绘画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

    王微在《叙画》中也有一段着名的表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

    这是开始将绘画提升到与书法、礼器相同的地位,认为其有精神传接的功用。

    所以陈衡恪说:「六朝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或为建筑之装饰,艺术尚未脱束缚。迨至六朝,则美术具独立之精神,审美之风尚因以兴起,渐见自由艺术之萌芽,其技能顿进。」

    在这个大变化的时代里,几位佼佼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精神,这几种精神,也成为了后世中国画所遵从的最底层逻辑和基础原则,构成了东方特有的审美和艺术的哲学体系。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要求「以形守神、迁想妙得」,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陆探微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的绘画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对用笔的追求,如刀刻般的刚劲有力,通过对草书连贯一气的行笔运势特点的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