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旁的一间。
“把那房盘下来好啊,古朴的气质正好与舅舅的根艺盆景相配!地段虽不在商业街,却也胜在清静,又是自己单位的职工买,去谈谈价格应该会便宜些的。你们开个根艺店,根雕盆景有工艺品属性又有唯一性,好开价,利润率高,县城里独一家。这本也是舅舅的爱好,凭他在全国各大赛事上得奖的名气和手艺,生意肯定好。”我滔滔不绝起来:“如果担心买的人不多、销量有限,还可以增加休闲娱乐项目,像‘陶吧’那样,客人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根雕的某些环节,计时收费,若要把自己的作品经深加工处理后带回家,则可以计件另收费。那店面积大,把它稍微收拾下,环境布置得清新、高雅些,应该能吸引不少喜欢高雅艺术的人或伪艺术爱好者的。”
“你说的这店没见人搞过,不会弄,也不知道生意怎样。那老房子说不定过几年就成危房了,还要花好几万才能盘下,不便宜,风险也不小。”舅妈客气地笑笑,审慎地说。
“舅舅不是有好多喜欢根雕、奇石的老板朋友吗?可以找他们借点钱,或者看他们谁有兴趣与你们合伙,以资金入股,只投资不经营,年底分红,风险共担,你们负责技术和经营,出不出钱根据分成比例可以谈了再看。就像买股票一样,提前约定好分成比例,不共同负责经营就不会有扯皮拉筋的事了。”我笃定地说,觉得眼前出现了挣钱的大好机会。
“小孩子知道什么?!吃你的饭,瞎操闲心!”妈妈直接无视我的提议。
“我说的有什么错吗?”我据理力争:“以舅舅直爽的性格,要他与人讨价还价谈加五块十块的生意,当然做自己爱好的事更轻松自在、更适合他啊!这店门槛高,要技术和艺术鉴赏力,不是一般谁想抄就能抄、想开就能开的,县城或者市里可能也就只此一家。卖的东西与众不同,再增加点传统国风味的特色,肯定出彩的。就算生意不好,房子是固定资产,再转卖或租出去收租金也都不会亏啊……”我言无不尽地说着自己的看法,妈妈和舅妈已把那些话不当回事,没再理会我。我专程去了趟店里,想直接跟舅舅说,店里客人多,舅舅并不与我搭茬。终究没找到机会,我一句话也没说。
前几年回老家,原来开在商业街一个楼梯下半地下室的花店已没了影踪,那是县城里开的第一家鲜切花花店,也是商业街上唯一的一家花店。不知老板是干不下去转行了,还是把店搬去了租金更便宜的僻静街道。大过节的,路上逛街的人稀稀拉拉,还赶不上当年放月假时出校逛街的学生多。问店家:“人是一贯这么多,还是过节人们都出去旅游了?”老板答:“和平时差不多。老县城的人许多去了市里或省城,镇上和村里来的人也不多,年轻人大部分去外地打工了,剩下的不是些老家伙就是没门路的。”
副食品仓库所在地现在是环城车总站,那些红砖清水墙的老房子也没了踪影。如今房价比当年已翻了数倍,如果舅舅买了那房子,是会大赚一笔,还是腐旧的砖木房会坍塌在房价上涨之前?如果他们做了我设想中的生意,如今是否会成为身家数千万的老板?又或者像“消失的花店”老板一样,在人员流出、经济下行、无法支撑高消费的小县城里举步维艰地经营?
那些舅舅亲手雕琢、带着南征北战、获得过各种奖项和荣誉的“宝贝”们,他从未标价售卖,仅赠送一二给有同好的至交好友。舅舅终其一生也未将他的爱好当做生意,现在的我看来这竟是一件幸事。他活得纯粹,也比我看得通透。不幸的是继承他满屋子根雕、奇石的表弟对他的那些“宝贝”完全不在行。它们至多能成为表弟睹物思人的念想,或许某一天也会成为他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