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民生书暖寒门心,议事区聚百姓智(1 / 4)

    有个穿洗得发白旧长衫的少年,双手接过《科举民生参考》。

    他的手指在“民生案例”的标题上反复摩挲,眼眶泛红:

    “我家在渠南乡下,以前考策论总不知道写什么,只能硬背经义凑字数。”

    “现在有了这个,终于能把家乡的旱情、农户的难处写进去了,这才是我真正想写的策论啊!”

    乔章林忙着筹备寒门考场,从选址、调派监考官员到制定防舞弊章程,事事亲力亲为,却总抽出空回怡红院。

    那日他刚走进书坊,就见几个寒门学子围着暖夏,捧着书追问“蓝星典故怎么自然融入策论”。

    暖夏耐心地翻开书,指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批注,笑着说:

    “乔先生当年考会试时,就是把这句话融进青州赈灾的案例里,既扣住了民生主题,又显露出务实想法,才得了皇上的御批呢!”

    乔章林站在回廊下,望着这一幕,心里忽然变得格外踏实。

    他当初写《科举改良疏》时的忐忑、朝堂争论时的紧张,此刻都化作了暖流。

    他要的从不是“科举改革者”的虚名,而是让每个像他这样出身的学子。

    都能有机会靠真才实学走进朝堂,为百姓说句公道话,为民生办件实在事。

    暮色降临时,时念陪着乔章林走到怡红院外。

    乔章林停下脚步,对着时念郑重拱手:

    “念姐,若不是当年您的帮助……我恐怕连举人都中不了,更别说站在朝堂上提什么科举改良了。”

    时念笑着摆手,“这话你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我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功劳,我不过是给你搭了一把梯子。”

    “是你自己敢往上走。”

    时念目光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盛京城墙。

    城墙的内外都藏着无数权力博弈、朝堂纷争。

    可此刻,却因一本本送出去的参考书、一个个充满期待的眼神,多了几分人间暖意。

    “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她说:“是所有想让寒门有出路、想让科举回归公平的人,一起迈出的第一步。”

    檐角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落在青石板上。

    映得《科举民生参考》封面上“寒门共勉”四个字格外清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