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铺了层绵密的糖霜。
“念姐,该走了!张师傅派人来说,今日辰时准着落房梁,晚了就赶不上吉时了!”
阿福的声音从院外传来,他拎着个铜制暖炉,炉身温热。
是吴婶刚在灶上温好的,特意让他带来给时念暖手。
时念应了声,把暖炉揣进披风兜里,指尖碰着炉身的温度,心里也暖了几分。
她跟着阿福往城西走,雪越下越密,却没让人觉得冷。
城西的方向,隐约传来工匠们的吆喝声,混着斧头敲木头的脆响,像一团暖融融的火,勾着人的脚步往那边去。
还没到废墟改造的新场地,就见漫天飞雪中,一群工匠正围着主楼忙碌。
木架上挂着的红绸被雪风卷得猎猎响,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最顶端的房梁已被粗绳索牢牢固定好。
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站在一旁,手里捧着罗盘,眯着眼盯着房梁的方向。
“左偏半寸,再往左挪点。”
“绳子再提些,稳着点……”
即使脸上落了雪也顾不上拍,只盯着房梁不放。
“时老板来了!”
张师傅眼尖,隔着漫天雪雾就瞧见了时念的身影,连忙挥手喊了一声。
“时老板再等片刻,吉时一到,咱们就落梁!”
时念点点头,踩着雪往主楼里走。
雪粒子从木架的缝隙里漏进来,落在刚铺好的木地板上,留下点点湿痕,却丝毫挡不住眼前的开阔。
这比她当初画图纸时设想的,还要好上几分。
主楼共分四层,一层是能容下千人的戏台观看区。
木质座椅的雏形已搭好,呈扇形铺开,每个位置都特意调了角度,保证后排观众也能看清戏台中央的表演。
二层是诗词曲区。
沿墙的木架上预留了放诗签、乐谱的格子,格子能拆能装。
靠窗的位置还设了小方桌,铺着素色桌布,能供人坐下来抄写喜欢的诗词。
三层是书籍区,书架的榫卯结构严丝合缝,打磨得光滑无刺。
最显眼的位置特意留了出来,是给《蓝星故事集》增补本准备的,旁边还刻着“开卷有益”四个小字,是时念亲手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