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半夜进村打探孔(2 / 3)

倒斗 平川 2030 字 13天前

而且还在千年之后,躲过了不法分子的盗掘。

    牛不牛逼?

    这就是老祖宗,聪明的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想想现在,那些被淹的小区、桥洞子什么的,我感觉设计他们的人就该下去,跟老祖宗学学再回来上班……

    “行啊!”

    孙把头冲我竖了个大拇指说:“不愧是王灯爷的徒弟,你小子真是不软!”

    我微微一笑,谦逊的摇了摇头。

    实则心里想的是:必须的!我特么也感觉我自己很硬!

    “对了小萧。”

    这时,程涛又说:“我承认你的分析有道理,但有一点,如果是在村子中,那为什么没有封树痕迹?”

    不得不说,还得是盗墓世家,程涛这个质疑非常关键。

    封土!

    如果史料记载无误,窝棚村这座大墓的东家,应该是秦开“却胡千里”之后的人物,也就是战国中后期,当时大型封树已经成为主流,如果有大墓,就必然得有封土。

    我想了想,说道:“这个不太好说,要么是个例,要么就是山河变迁,老百姓取土铲没了,根据资料记载,遵化无终山下的燕昭王墓,以前也存在巨大的封土堆,现如今不也铲没了么?”

    程涛仔细琢磨几秒,点点头没有再问。

    确定了区域,接下来就是要划定具体的勘探点位。

    窝棚村比营子村要小,只有百十户人家,不过再小它也是个村子,整体范围能有将近一里方圆,因此到了这个环节,我的短板就显露出来了。

    没搞过,不知道从哪下手。

    换句话说,如果是我独立操作,就得从最中间开始,老老实实的打网格。

    好在程涛经验丰富,少说三代的盗墓经验,累计到他一人身上,毫不夸张的说,这人对战国墓葬的理解,比对他媳妇还要透彻。

    观望了两分钟,他指出五个点位,其中三处是人家,一处是牛圈,还有一处光秃秃的,在两户人家之间,好像是片自留地……

    下了山回到小院,一听说要在村儿里勘探,老李他们都很意外,七嘴八舌的就嚷嚷起来。

    有说容易被发现的,还有说这几天文保协管队总在附近转悠,要不要等等什么的……

    砰!

    一拍桌子,孙把头低声喝道:“少特么废话!怕事儿的,现在就特么给我滚蛋!”

    屋子里瞬间陷入寂静。

    过了几秒,他说:“今晚老程和小萧他们勘探,咱们放哨打下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