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三峡移民局的日与夜(2 / 4)

设小小渔民课外班,请您这样的老把式去讲课...“

张德海盯著照片看了许久,突然问:“你真能保证这些“

“我以党性保证。“肖承功直视老人的眼睛,“不仅要搬,还要搬得更好。新村会有自来水、卫生所,孩子们上学再不用划船过江。“

老汉长嘆一声,转身从里屋捧出个木匣子:“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罗盘,江上討生活全靠它。你要说话算话...“

当天下午,张德海带著肖承功走遍青木镇,挨家挨户做工作。老人用当地方言说著什么,不时指向肖承功。渐渐地,紧闭的门一扇扇打开,警惕的目光变得將信將疑。

一周后,当肖承功带著满腿泥泞回到市政府时,等待他的是副市长的震怒。

“无组织无纪律!“副市长拍著桌子,“上级等著听匯报,你倒好,带著人跑没影了!“

肖承功站得笔直:“领导,我请求先匯报调研成果,再接受批评。“

他打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著各种数据和手绘地图:“库区移民主要顾虑有三点——生计问题、文化断层和补偿標准。我建议採取五个一工作法...“

两小时后,副市长的脸色缓和下来:“小肖啊,你確实下了功夫。但时间不等人,六月底前必须完成一期移民方案。“

“我明白。“肖承功点头,“但移民工作既要算经济帐,更要算人心帐。强推快赶容易出问题。“

“你呀...“副市长摇头,却露出欣赏的目光,“去吧,需要协调的部门直接找我。“

接下来的日子,移民局临时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

肖承功和同事们根据调研情况,將库区划分为十二个片区,每个片区制定个性化安置方案。

渔民集中的地方配套建设水產市场;有传统手艺的村落整体搬迁后规划手工艺街区;对故土情结特別重的老人,则承诺在新村修建“乡愁纪念馆“...

6月15日凌晨四点,当《渝州市三峡移民安置总体规划》最后一页定稿时,办公室突然传来欢呼声。小周举著收音机衝进来:“批了!直辖市正式获批了!“

所有人愣了一秒,隨即爆发出更大欢呼。肖承功走到窗前,东方已现鱼肚白。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醒来,而他们,正站在歷史的转折点上。

“抓紧时间休息。“他转身对团队说,“天亮后,真正的硬仗才开始。“

眾人陆续离开后,肖承功独自留在办公室,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当肖镇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时,这个在群眾面前从不示弱的汉子突然哽咽了:“爸,我怕做不好...“

“记住,儿子。“肖镇的声音沉稳有力,“真正的共產党人,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群眾,而是走在群眾前面,扛著红旗领著路。“

掛掉电话,肖承功翻开工作日誌,在新的一页写下:“1996年6月15日,晴。今天,我和我的城市一起重生。“

窗外,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奔流不息的长江上。那江水,见证过多少兴衰更替,如今又將见证一场百万移民的大迁徙,见证一个年轻干部与一座年轻城市的共同成长。

六月的太阳毒辣辣地掛在头顶,肖承功的衬衫后背已经湿透。他站在云阳县高阳镇的临时安置点,看著眼前爭吵的人群,眉头紧锁。

“凭什么让我们去湖北我祖祖辈辈都是渝州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挥舞著移民安置通知书,声音嘶哑。

“就是!去了外地谁认得我们孩子上学怎么办“抱著婴儿的妇女红著眼眶附和。

这是肖承功调研的第七个安置点,也是矛盾最突出的异地安置区。按照规划,高阳镇將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