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万盛文旅蓝图:爷爷的特別课题(3 / 4)

檐下,听掉了牙的老婆婆用含混不清的方言,讲述著山精树怪的传说;在江边废弃的简陋码头旁,周大爷和几个同样老迈的船工,用嘶哑却依然充满力量的喉咙,吼起了真正的“川江號子”。

“哟——嗬!嘿——唑!!”那声音苍劲、粗糲,如同被江水冲刷了千百年的礁石,带著一种穿透岁月、与激流搏斗的原始生命力。

旋律简单重复,却蕴含著巨大的张力,每一次拖长的尾音都像縴绳勒进肉里,每一次短促的爆发都似船桨劈开恶浪。

肖铭萌听得入了神,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疲惫,只觉得胸腔里有什么东西被这吼声猛烈地撞击著,激盪著。

她飞快地在小本子上记录著那些无法用音符完全捕捉的节奏和情绪,手指都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两个月的时间,在汗水、泥泞、惊嘆与记录中飞逝。

山间的槐早已谢尽,野菊在石缝里绽出点点金黄。

张小谋的笔记本和录音设备里,塞满了素材:山歌的调子、哭嫁的悲腔、古老儺戏的鼓点、縴夫號子的嘶吼、关於石达开过境万盛的零星传说……庞杂而厚重。

八月初的万盛,暑气蒸腾。区政府会议室里,空调全力运转,也压不住討论的热度。

剧本定调会开了整整一天,烟雾繚绕。张小谋团队的核心编剧、本地文化专家、肖承功和管委会领导悉数在座。

最初的焦点,毫无意外地落在了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上。

编剧激动地阐述著这个题材的戏剧张力和歷史厚重感:“秦將军忠勇无双,白杆兵威震天下,这是现成的英雄史诗!又有您《白杆兵》电影珠玉在前,热度加持,绝对能引爆!”

肖承功微微頷首,这確实是最稳妥也最討巧的选择。

然而,本地一位研究巴渝文化的老教授却皱紧了眉头:“秦將军的故事,根在石柱。我们万盛强用,就像借了別人的衣服穿,好看是好看,终究不合身。少了那份血脉相连的『土气』和『地气』啊。”

討论陷入胶著。各种提议被拋出,又因各种原因被搁置。

角落里,一直埋头翻看採风笔记的肖铭萌,脑子里却像过电影一样,不断闪回著这两个月的画面:周大爷吼號子时脖子上暴起的青筋,浑浊老眼里迸射的光;悬崖峭壁上那些深深浅浅、不知被多少代人脚板磨出的纤痕;还有那位老婆婆讲述的,早年放排人如何在黑山谷最险的“鬼见愁”滩头九死一生……一股强烈的衝动攫住了她。

她猛地抬起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略显嘈杂的议论:“张导,各位老师,”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眾人,“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川江號子』”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肖铭萌感到脸上一阵发烫,但那些震撼的画面给了她勇气:“这两个月,我听得最多的,感受最深的,就是这號子!它不是什么帝王將相的故事,它就是这片山、这条江、这些普普通通的万盛人、渝南人,祖祖辈辈用命喊出来的声音!”

她越说越流畅,语速加快,带著一种被点燃的激情:“號子里有拉縴的苦,有闯滩的险,有对老天爷的不服气,也有峡江月色的柔!

它本身就是一部最雄浑也最悲壮的实景剧!

白杆兵是英雄,可这號子,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史诗!是刻在悬崖上、融在江水里的魂!”

她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涟漪。张小谋眼中精光一闪,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

老教授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喃喃道:“是了…是了!这才是我们万盛自己的声音!巴渝的脊樑!”

肖承功沉吟片刻,看向张小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