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 章 华夏人自己的太空空间站启航(3 / 3)

字轨跡。

当“船箭分离”的欢呼响彻大厅时,肖镇紧盯遥测数据——太阳翼展开角度17.3度,比预定值仅偏差0.1度。

千里之外的长安测控中心,雷达波正牢牢锁住这颗华夏新星。

七昼夜轨道飞行中,天枢舱完成十二项关键技术验证。

当它第八十六次掠过南大西洋上空时,肖镇下达返回指令。

制动发动机点火三分钟后,返回舱以第二宇宙速度冲入大气层,舷窗外空气电离形成血色红幕——这是当年礼炮七號返回时让老大哥航天员惊魂的黑障区。

“光学跟踪启动!”

內蒙古主著陆场的相控阵雷达突然丟失目標,指挥车瞬间死寂。肖镇抓起专线电话:“执行『曙光』预案!”

三架装备大型红外摄像机的运64紧急升空,在地面站无法通讯的四百秒內,它们將成为返回舱的“眼睛”。

此刻舱內温度已升至1600摄氏度,鈮合金防热层在烈焰中泛起蓝金色光晕。

“发现目標!高度三万!”

飞行员嘶吼打破无线电静默。

雷达屏重新亮起的光点让肖镇握碎手中纸杯——落点预报图显示返回舱偏离理论轨跡仅五百米,这比礼炮飞船十公里的精度提升十二倍。

更令人振奋的是,热控数据证实鈮合金材料经受住超预期高温考验,为未来载人飞行扫清最大障碍。

晨光中的阿木古郎草原,搜索直升机群如迁徙的候鸟掠过草浪。

当肖镇乘坐的军版悍马车衝上山坡时,橘红相间的返回舱正静静矗立在薄雾中,舱底缓衝气囊像绽放的雪莲。

这幕让当年参与神舟一號回收的“十八勇士”之一热泪盈眶——七年前他们在此创造歷史时,用的第一代设备如今已经是第四代数字式设备了。

“华夏成为第三个掌握全流程空间站技术的国家!”

新华社快讯隨电波传遍世界时,肖镇正轻抚舱体上尚未散尽的余温。

烧蚀纹路在鈮合金表面勾勒出奇异的图腾,宛如远古先民仰望星空时刻下的星图。

他想起在加加林中心培训时,苏联教官指著联盟號飞船说的话:“太空不会辜负真诚的探索者。”

后续评估证实,这次飞行创下五项世界纪录:

1. 轨道控制精度:十米级(传统千米级)

2. 黑障区跟踪时长:缩短60%

3. 高温材料耐热:1700c持续6280秒

4. 落点预报误差:0.8公里(礼炮系列10公里)

5. 载荷比:实验设备占总质量33%

当西方观察家震惊於华夏航天“十年不鸣,一鸣惊人”时,肖镇已在规划天宫核心舱的製造节点。

他身后总装厂房里,空间站实验舱段正沐浴在戈壁滩的星辉下——那里有水稻全周期培养系统,有斑马鱼水生生態实验柜,更有团队下一个太空冶金实验方案。华夏人跨越星辰大海的征途,此刻才真正启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