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外海钓鱼搞烧烤大会。
果然吃人嘴短,老华也想安排几个研究所和学校的天赋型学生来蹭课。
肖镇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老华他们这群搞大黑鱼的才是最后解密的一群人,让我们向他们这群默默奉献的人致敬。
1979年4月1日,肖镇的核动力和隱身涂层、空气动力学、航电升阶课堂开课。
每次上课,刘洋他们就会把屏蔽器开启,警戒线前出100米警戒,这些都是打通相关科学研究任督二脉的乾货。
这次肖镇保密工作抓得相当严,万年不出镜的王大路亲自过来布置防谍保密工作。
1979年4月的岛城,海风裹挟著咸涩气息掠过海军科研基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
肖镇给这些傢伙上了近一个月课后。开始手把手教他们设计製造第四代堆了,这时候覆兴精密的人调了近1200人的骨干技术工人一起开展工作。
肖镇站在实验楼顶层,望著窗外郭林团队反覆调试的巨型压力容器,指节在玻璃上叩出轻响:“这次我们要在三个月內完成冷態调试,七月必须见到蓝焰。“
他的声音低沉而篤定,像是在给时间下战书。
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围著三维建模图激烈討论。
肖镇目光扫过图纸上复杂的流体力学曲线:“釷基熔盐堆的关键在於迴路稳定性,任何微小的湍流都可能引发链式反应偏差。“
他忽然抓起雷射笔,在投影上划出数十个红点,“把这几个区域的冷却管道换成鈦合金蜂窝结构,能將热交换效率提升27%。“
深夜的实验场依然灯火通明。郭林捧著实时监测数据衝进主控室时,肖镇正靠在控制台打盹,手中的咖啡杯早已凉透。
“肖院士,迴路压力突破设计閾值!“郭林的喊声惊醒了所有人。
肖镇瞬间睁开眼睛,抓起图纸疾步走向操作台,指尖在触控屏上飞速滑动:“立即启动备用迴路,把熔盐流速降到0.8马赫!“
时间在警报声与数据流中流逝。当晨光再次染红黄海海面时,肖镇的白大褂上沾满油污,却难掩眼中的兴奋。
他指著监测屏上趋於稳定的曲线对眾人说:“接下来进入热態测试,记住——我们不是在造反应堆,是在驯服一头温顺的核能巨兽。“
6月下旬,实验进入白热化阶段。
王大路亲自带队在基地外围布设了三重电磁屏障,连飞鸟掠过都能触发红外预警。
肖镇每天工作近20小时,累了就躺在控制室的行军床上,枕边放著《核物理前沿》与家人的照片。
他时常在深夜翻开的相册,轻声呢喃:“等这堆成了,您的奖学金能帮更多孩子触碰星辰。“
7月15日凌晨三点,主控室空气仿佛凝固。肖镇的手悬在点火按钮上方,周围二十余双眼睛紧盯著他的指尖。
“三、二、一——“隨著清脆的“咔嗒“声,反应堆舱內瞬间亮起幽蓝的光芒,监测屏上的各项参数开始稳定攀升。
当確认达到设计功率的102%时,整个基地爆发出压抑许久的欢呼。
肖镇却转身走向窗边,看著渐白的天际喃喃自语:“该准备上舰测试了...“
1979年深秋,达利安船厂的龙门吊在晨雾中缓缓转动,肖镇仰头注视著吊装平台上的“玲瓏1”型核动力装置。
这台重达千吨的庞然大物被包裹在特製的减震框架中,如同远古巨兽的心臟,即將植入钢铁巨舰的胸膛。
“注意倾角,偏差不能超过0.01度!”肖镇手持对讲机,声音穿透施工现场的轰鸣。
他的白大褂口袋里,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