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已经落入执著了。我们很多的妄想不是一定想要追求,可能有些妄想打打就算了。但是他那个妄想是有一种要追求的冲动,这个就是业力。
所以他因为这两个妄想,这一次的生命来酬偿功名的那个妄想。他说来生还要生长在另外一个家庭,去酬偿富贵的妄想。这个作者写出来以后就作一个评论说:这个人一生修学数十载,几成大定,换取两生的快乐果报,意思就是说太可惜了。
我们从这个公案里面,当然他没有说他念佛或者持咒,总之,他轮回了。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这个人只重事修,不重理观。一个人能够修到几成大定,差一点成就禅定,这个人也是下了死功夫了。但是他在修行的时候如石压草,妄想来都是用佛号去压它,他没有从一种智慧的观照去扭转盲点。当然,你平常也看不出来,但是临命终算总账、阿赖耶识一现前的时候,你的内心世界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出来了,但是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内观?你为什么不能够只是持戒?为什么你不能够只是念佛?因为这个是如石压草。事相的修学当然很重要,但是你不从理观下手,那个颠倒想临终现前的时候,你就来不及了。
我再讲一次,我们今生会来轮回,你一定有盲点;你可能没有发觉而已,没有盲点,你今生不会坐在这里。这个盲点会怎么样?它会有等流性;你前生爱取什么,今生还会爱取什么,只要你稍微内观一下,你就会发觉出来。趁你死亡到来之前,你必须找到对治的方法,因为临命终的时候,它跟生死业力会同时起来。业力这一块透过忏悔,它势力薄弱了。如果你把颠倒妄想再调伏一下,那你就是万修万人去了,因为后面拉扯你的力量没了,那你只有往生的愿力了。
我们净土宗要处理两个问题:你首先要把娑婆世界问题先处理好,阿赖耶识要处理好,阿赖耶识处理不好你是走不了的。第一个把业力降到最低,忏悔;第二个你别去刺激它,不要用爱取去刺激它,让阿赖耶识处于睡眠状态;然后你才能够走过阿赖耶识,面对弥陀的光明,带业往生就是这样带的。你不能让业力在一种活动状态,那你怎么带呢?哪是它对手呢?带业往生,不是说你的能力比业力强,而是说它在睡觉,你是偷偷跑出去的;你不是说,欸,起来,我现在跟你拼了。你怎么拼的过它呢?刺激它你就走不了。
所以,往生的人,一定是外无生死业力,内无颠倒妄想。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逃出生死业力的魔掌?因为他成功让业力睡着了,他才走得出来。不是说他有本事去处理生死业力,凡夫没有这个本事。所以我们的原则——不要刺激阿赖耶识,就是作忏悔、调伏这两个工作。
好!你道理懂了,我们就可以讲方法了。
丁二、对治方法
对治方法,我们看第十二页。刺激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的盲点有四种情况:第一个对色身的贪爱;第二个对感受的贪爱。第三个对内心的主宰;第四个对法的主宰。你把这四个功课做好,就会让阿赖耶识进入睡眠状态了。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是对治贪爱烦恼的一种执取。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对一种生命主宰的执取,我要怎么样?这个就是一种主宰。这四个法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