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看向顺天府治中,露出回忆的神色,“朕之前是不是接见过治中。”
常春乔连忙回道:“回禀陛下,臣是万历二年入京面圣的四川江油县知县,今年七月升至顺天府治中。”
朱翊钧恍然。
一经提醒,他倒是想起来了,万历二年那一批考成法上佳,跟戚继光一同入京的地方官。
这厮便是当场揭发上官的县令——也是海瑞巡抚四川的由头。
朱翊钧忍不住感慨道:“七品到五品不过五年时间,看来常卿之后这几年也没有辜负朕望啊。”
别看三年一级很正常,但到点就升是天之骄子的特权。
也只有翰林院出身的进士,才有这种资格。
像这种苦哈哈县令,往往都是在六七品打转一辈子。
常春乔脸上有些自豪又带着拘谨:“臣微末才学,区区举人,全赖陛下治国有方,海巡抚信任,吏部考成法公道,才有臣出头之日。”
虽然当初揭发上官,以立功升至从六品。
但这都是小节。
主要还是得了上官看中。
朱翊钧笑了笑,这话当然不对,能得海瑞看中的,不就是本事?
但他自然不会跟微末小吏客套这些话。
朱翊钧随口问道:“四川度田,情况如何?”
四川是重点照顾的布政使司,让海瑞提前数年去的。
希望不会太差。
常春乔思忖片刻回道:“陛下,臣也不甚清楚,臣离蜀时,度田清户才刚开始。”
“彼时都还算顺利。”
朱翊钧不由颔首,还是海瑞靠谱啊。
他施施然坐在大堂正位上,一边打量桌案上的卷宗,一边开口问道:“这两科的进士,去了之后做得如何?”
这种事,吏部自然也会上报。
但不一样的视角,总归还是要听听的。
常春乔犹豫了片刻,还是实话实话:“优劣参半吧”
“像李三才李参议、李坤李府君,无论在官场,还是民间,声望都极好。”
“也有进士去了之后,要么能为不足,要么心中不忿,将事情弄得极差。”
朱翊钧啧了一声,忍不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