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先天纯粹,一念之微(8 / 12)

万历明君 鹤招 9539 字 7天前

,推陈出新,当以先天而始!”

    朱翊钧静静听着这些人论述。

    心中却并不平静。

    如今的道学,太城市化了,全然向“纯粹理性”集中。

    既不说格物了,也不说实践了。

    一味靠着推演、感悟而成道。

    甚至缺失了逻辑这最为重要的一环。

    这不是形而上的问题——形而上本身作为“规律的规律”,其实理应指导形而下,也就是万物规律的。

    但如今的心学,自“心无外物”一出之后,已然彻底割裂了内外的联系。

    “规律之规律”,变成了“超脱规律之超脱”。

    薛应旂要保持人意识的超然有错么?

    其实并没有。

    这是哲学的必经之路,理性与经验之争,古往今来,中西内外,莫不如此。

    但薛应旂的问题,或者说整个心学,出就出在太割裂了。

    为了保持这种超脱,将实践彻底视若无物。

    而王畿,就更是重量级了……

    认为没有什么先天后天,也没有什么是非善恶,一切都是“自我的悟道”。

    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悟道的时候,恰好对其有所感知,本质上仍旧是虚妄,只是因“我”而存在。

    这样想着,朱翊钧看着王畿侃侃而谈,不由暗暗摇头。

    “慎于一念之微,并非给人之思想加之一种戒律,其目的恰恰是要通过这种工夫的实地践履,使人心在顺道而行的基础上,恢复自由自在的先天之境。”

    “致良知工夫的起手处,便在于‘理会当下一念’”

    “若说钱老看重的是自律,那我之学说,便只说自觉。”

    “只有了悟良知本体者,才有资格谈自觉,反之,没有觉悟良知本体之人,只能是以自律为法。”

    “良知之虚,便是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

    “本体也无,世界也无,无心为道,心意知物,皆为无执无着无相之无。”

    “要想一窥这形上之境界,就要在心上实现一个翻转,即不带分别意识地去行事,这就需要化去意识的遮蔽。”

    “我悟故我在。”

    “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